在家“宅死”唤醒普通劳动者意识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长江商报》报道,王小林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工作,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王小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当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王小林的启蒙老师和邻居刘老师对其人生遭遇深表痛惜,异口同声地说:“他参加工作后很难适应单位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吃苦精神。”
  所谓普通劳动者意识就是,无论我们接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有着怎样丰厚的知识积累,这些都属于“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生活技能,要学会起码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勤俭奋斗,自食其力,拿得起放得下,特别是遭遇到挫折、失败和不如意时,应该勇敢站起来,超越自我,独立坚强,永不懈怠。知识技能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生活和生存技能则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现实平台。
  正因为这样,刚刚公布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新标准》,才强调“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让孩子成为自食其力者、独立担当者、敢于作为者。日本甚至将生存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大纲、基本目标,孩子生存技能不及格,就不准毕业等。
  尽管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强化生存能力、劳动者意识等,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意识很差,“博士生不会炒鸡蛋”“大学毕业了还找不到回家的路”“脏衣服邮寄回家让父母洗”等新闻就是明证。很多大学生将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天子骄子,缺乏和基层劳动、基层岗位的有效对接。眼界非常高,技能却非常低。就像王小林,不满意学校提供的服务,在家里却非常懒惰,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冬天靠吃红薯等生食充饥,连最起码的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普通劳动者意识的弱化、生存能力的低下,很容易造成人们精神萎靡不振、心理脆弱、自信心不够。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不愿冒险、不敢担当、不敢独立、不敢探索、依赖性强等现象。就像王小林,稍不满意,就卷铺盖回家,显然就是一种心理脆弱、人格自大的表现。
  因此,应该早日将普通劳动者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发展纳入孩子的发展构成之中,通过制度设计和考试考核,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让他们多一些平和心态,乐于在普通岗位上努力作为,成为造福社会的和谐发展者。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地方党报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环境,必须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实践方向,唱响主旋律成风化人,传播正能量凝心聚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