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知识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保护环境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有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使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首先,在教材的基础上强化有关知识的教育,凡与环保有联系的教材,我们都注意渗透。如在诗歌《花果山》的教学中,增加了植树造林,保护水土,造福子孙的内容。常识课认识空气、水及野生动物的教材中,我们进行了空气、水受污染的危害性教育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通过讲《小鲤鱼真难受》的故事,使幼儿知道乱倒脏水、脏东西进河里会使河水受到污染,小鲤鱼不愿意在脏水里生活。在《小白鸽变黑了》的故事里,小白鸽被工厂里喷出来的臭气呛得直咳嗽,被工厂冒出来的黑烟染得一身都黑了。小朋友听了都明白了,烟囱冒黑烟,喷臭气,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在教唱歌曲《爱护小树苗》及做体育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时,使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树苗,保护青蛙,做个环保小卫士。在绘画时,我们也注意启发幼儿给自己所画的人物、动物添画一些山水、树木、花草、太阳、云彩等,给图画里的人物设置一个优美的,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从而使幼儿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需要大家来爱护。
  其次,我们还利用其它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如故事《快乐的小兔》内容是:在清清的小河里,一群快乐的小鱼游来游去,可是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鱼儿面临死亡的威胁,废水处理后,小鱼儿活蹦乱跳起来。故事《保护青蛙》告诉人们:为了庄稼有好收成,千万不能像有些人那样为了一饱口福而伤害它们。针对孩子喜欢看恐龙动画片的情况,我们找来一些恐龙和恐龙化石的图片给幼儿观看,并告诉他们由于气候变热,森林被毁,恐龙找不到爱吃的食物,在很久以前就灭绝了。现在有很多动物因为森林越来越少也快灭绝了。找来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的图片,通过教育,幼儿都知道这是我国的三种珍贵动物,知道了要保护动物。
  最后,我们还利用家长跟幼儿接触密切的有利条件,让家长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前班的孩子认识骆驼的时候,我们要求家长给孩子讲什么是沙漠,有些家长非常认真,专门去翻了书,讲给幼儿听。结果,很多幼儿都懂得了什么是沙漠,有个小朋友说:“沙漠里没有水,人在里面久了会渴死的。”有个小朋友还说:“要种很多树,不然沙漠就会越来越多。”还有位女孩子教小朋友看地图:“我爸爸说黄色的是沙漠,绿色的是森林,蓝色的是海水。”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对更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形成了最初的认识。
其他文献
伴随城市化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基础医疗发展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建设重点之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其建设情况关系到医疗卫生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研究,从空间、配置、服务三方面做出建设均衡性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为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统一管理权、建立统一平台、加强各机构间联系、加快医疗卫生制度创新、医疗卫
目的了解武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为制定针对性的高校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武汉市2001-2016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HIV/AIDS病例报告数据,选择其中1
城市发展史就是人类对未来城市持续追求的历史,尤其是百年前,为应对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而开始探索"未来城市",随后长期延续着高技术指向性的发展特征。如今面对迅猛的技术进步,技术导向的"未来城市"陷入了误区,我们当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建构人、自然、科技协同的新型未来城市。进入新时代,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面对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亟需改变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贡
巴林特小组是培训医生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关注和思考医患关系的一种训练方法。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聚焦于案例报告者面临的医患关系困扰展开病例讨论,所有组员为案例报告者提供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压直流接地极对金属设施的干扰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准确认识高压直流干扰对埋地金属管道带来的安全风险并进行有效评判和控制,已成为实际生
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分析方法。
基于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和恩格尔系数分析广州市不同行业居民的就业-居住均衡性,继而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不同行业就业-居住的相互作用关系,解释其居住-就业相互吸引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基于该相互吸引强度的城市交通需求在路网上的分配情况。分析表明,五大类行业居民的就业-居住均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业行业均衡性最强,建筑行业均衡性最弱;不同行业的路网交通需求差异较明显,工业行业人口的路网交通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患者自述,于2周前晨起时出现头痛,以额顶部最明显,呈间断性,休息后缓解,伴头晕,诉视物模糊,头痛时偶有恶心,双上肢无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样感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