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筑CAD 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以实际施工图纸为教学载体来组织教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土建专业CAD课程训练项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及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突破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限,克服以往陈旧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线索的途径。
关键词:土建;CAD;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随着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基本课程平台基础上,深度与所依托课程相符,利用建筑CAD课程为载体,探索出一条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新途径,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做出贡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关键是特色创新,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国外主要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相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国内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呼应,无法变静态为动态,无法让学生形成立体感,让学生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
所以提高学生的CAD应用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着眼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在课程中体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职教育的辦学特色,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
2.课程训练项目的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筑CAD 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以实际施工图纸为教学载体来组织教学。根据研究调查结果,借鉴国内外及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土建专业CAD课程训练项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及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基于工作过程的训练项目设计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树立学生为主体、科学探究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基础,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反映当前的岗位技术要求,力争与生产实践实现无缝对接。深入企业调研,不断掌握建筑CAD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与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的结合情况,并把它引入校内实训教学;根据企业需求,研究调整建筑CAD实训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根据土建专业学生的特点,研究建筑CAD实训项目的最佳设置模式,按照土建施工过程设计训练项目。
2.2综合多项技能的实践训练项目
高职教育就是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训练项目的。土建专业CAD课程的训练项目包括CAD操作的基本命令、建筑平面图的绘制、建筑立面图的绘制、建筑剖面图的绘制、建筑详图的绘制、建筑结构平面施工图的绘制等。通过这些相关的训练项目,使整门课程更加系统性和完整性,使我们更容易了解课程内容以及各项训练项目所针对的能力目标,为设计整个训练的内容、流程、成果和评价指标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完善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动手、自我思考的能力。
2.3合作创新探究团队在训练项目中应用
在 CAD教学过程中尝试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师布置训练任务与项目时, 只规定上机的目的与要求, 而上机绘图的思路、方法, 绘图的步骤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讨论。让学生走上讲台, 讲解他们绘图的思路、方法、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命令的组合使用、绘图步骤与思路, 如何提高绘图效率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建合作性学习环境,经过两次上机实训, 教师要有意识将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较弱的学生搭配组成学习小组,一般2-4人一组, 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 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按小组重新调整学生上机的位置。合作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互动互助学习,形成良好合作的学习氛围。小组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进度与质量均对小组成绩产生影响, 促进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小组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了他们分工协作、 独立工作以及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团队精神、 团体协作精神;培养了和他人交流、 进行创新思考等综合能力。
2.4评价体系
在CAD技术融入现代教学之后,如何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要求教师既要沿承传统方法的考核, 同时还要针对实际情况, 思考如何能够达到检查学生CAD 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采用多元评分体系,按照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老师的评价以及同组同学的评价来给定分数。
3.结语
突破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限,克服以往陈旧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线索的途径。在教学中以实际施工图纸为引导来组织教学。以精选出的实例为中心,把要学习的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同时,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所需讲解的内容根据工程图的需要来决定。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把“技能”、“知识”和“过程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黎颖,黄人薇.《建筑设计CAD》课程实训项目设计的实践.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Vol.3,NO.4
2. 孙晓璇. 浅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电脑,2011,7
3. 王智全. 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信息,2008(24)
关键词:土建;CAD;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随着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基本课程平台基础上,深度与所依托课程相符,利用建筑CAD课程为载体,探索出一条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新途径,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做出贡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关键是特色创新,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国外主要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相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国内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呼应,无法变静态为动态,无法让学生形成立体感,让学生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
所以提高学生的CAD应用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着眼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在课程中体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职教育的辦学特色,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
2.课程训练项目的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筑CAD 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以实际施工图纸为教学载体来组织教学。根据研究调查结果,借鉴国内外及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土建专业CAD课程训练项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及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基于工作过程的训练项目设计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树立学生为主体、科学探究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基础,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反映当前的岗位技术要求,力争与生产实践实现无缝对接。深入企业调研,不断掌握建筑CAD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与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的结合情况,并把它引入校内实训教学;根据企业需求,研究调整建筑CAD实训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根据土建专业学生的特点,研究建筑CAD实训项目的最佳设置模式,按照土建施工过程设计训练项目。
2.2综合多项技能的实践训练项目
高职教育就是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训练项目的。土建专业CAD课程的训练项目包括CAD操作的基本命令、建筑平面图的绘制、建筑立面图的绘制、建筑剖面图的绘制、建筑详图的绘制、建筑结构平面施工图的绘制等。通过这些相关的训练项目,使整门课程更加系统性和完整性,使我们更容易了解课程内容以及各项训练项目所针对的能力目标,为设计整个训练的内容、流程、成果和评价指标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完善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动手、自我思考的能力。
2.3合作创新探究团队在训练项目中应用
在 CAD教学过程中尝试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师布置训练任务与项目时, 只规定上机的目的与要求, 而上机绘图的思路、方法, 绘图的步骤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讨论。让学生走上讲台, 讲解他们绘图的思路、方法、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命令的组合使用、绘图步骤与思路, 如何提高绘图效率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建合作性学习环境,经过两次上机实训, 教师要有意识将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较弱的学生搭配组成学习小组,一般2-4人一组, 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 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按小组重新调整学生上机的位置。合作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互动互助学习,形成良好合作的学习氛围。小组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进度与质量均对小组成绩产生影响, 促进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小组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了他们分工协作、 独立工作以及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团队精神、 团体协作精神;培养了和他人交流、 进行创新思考等综合能力。
2.4评价体系
在CAD技术融入现代教学之后,如何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要求教师既要沿承传统方法的考核, 同时还要针对实际情况, 思考如何能够达到检查学生CAD 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采用多元评分体系,按照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老师的评价以及同组同学的评价来给定分数。
3.结语
突破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限,克服以往陈旧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线索的途径。在教学中以实际施工图纸为引导来组织教学。以精选出的实例为中心,把要学习的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同时,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所需讲解的内容根据工程图的需要来决定。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把“技能”、“知识”和“过程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黎颖,黄人薇.《建筑设计CAD》课程实训项目设计的实践.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Vol.3,NO.4
2. 孙晓璇. 浅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电脑,2011,7
3. 王智全. 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信息,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