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能力十分重要。可当前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分析了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 问题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有了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具备了语言交际能力。像一些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读写能力还不错,可在一些实际运用场合却结结巴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外语教学脱离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实践证明: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的视觉吸收率为83%,听觉吸收率为11%,二者结合吸收率可达94%。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视听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输入方式声形并茂、形象生动,使认知主体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刺激大脑并作出反应。这有利于学习者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并进入大脑长期存储,使之成为真正的语言输入。
二、传统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易陷入陈旧的模式,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视听说教学,尤其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视听说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训练听力为主。在课堂上,仍然沿用听力教学的“三部曲”,即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教师放录音,学生找答案,重复往返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这种方法容易养成学生消极依赖的思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心理学理论认为,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东西或方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单一的“三部曲”听力课,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因而上课积极性不高。
(二)外语视听说教学中双向交流不足。
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视听说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受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从属地位。师生间、学生间缺乏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视听说课流于形式,教学效果难以到预期的目标。
当下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已经融入了视听说课堂。一些原版的英文电影以其精彩的画面、地道的发音和引人人胜的内容深受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许多老师在对“视”这一环节的把握上没有向深度挖掘,使听说课的放映环节变成了纯粹的“放映”。学生愿不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教师难以把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堂形式的深层设计,也就没有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导致这门课成了录像课或听力课。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除了能记起看过几部英文片子之外,其听说能力及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音像资料的教育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三、改进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措施
(一)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观看电影前就片中可能涉及的某一热点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设计话题,既要做到契合影片内容,又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让他们都充分发挥和参与其中,最后选出学生概括讨论结果;也可就所看电影进行评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指定同学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或在电影观看之后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小,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相应难度的影视材料或电影作为教学材料,如《海底总动员》、《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等。教师还应注意所选材料要语言通俗、简洁,发音清晰,语速自然,易于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依据学生情况增加一些课外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收看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尽量使所选材料具有时尚性和时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要更新观念,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首先,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视听说课程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和西方国家的地域文化,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听说交际能力。
其次,教师要学会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效,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证明,重视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的科学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训练,对解决当前英语教學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只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总结和研究有效的策略,英语教学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其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 问题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有了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具备了语言交际能力。像一些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读写能力还不错,可在一些实际运用场合却结结巴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外语教学脱离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实践证明: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的视觉吸收率为83%,听觉吸收率为11%,二者结合吸收率可达94%。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视听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输入方式声形并茂、形象生动,使认知主体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刺激大脑并作出反应。这有利于学习者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并进入大脑长期存储,使之成为真正的语言输入。
二、传统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易陷入陈旧的模式,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视听说教学,尤其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视听说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训练听力为主。在课堂上,仍然沿用听力教学的“三部曲”,即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教师放录音,学生找答案,重复往返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这种方法容易养成学生消极依赖的思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心理学理论认为,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东西或方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单一的“三部曲”听力课,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因而上课积极性不高。
(二)外语视听说教学中双向交流不足。
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视听说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受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从属地位。师生间、学生间缺乏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视听说课流于形式,教学效果难以到预期的目标。
当下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已经融入了视听说课堂。一些原版的英文电影以其精彩的画面、地道的发音和引人人胜的内容深受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许多老师在对“视”这一环节的把握上没有向深度挖掘,使听说课的放映环节变成了纯粹的“放映”。学生愿不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教师难以把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堂形式的深层设计,也就没有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导致这门课成了录像课或听力课。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除了能记起看过几部英文片子之外,其听说能力及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音像资料的教育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三、改进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措施
(一)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观看电影前就片中可能涉及的某一热点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设计话题,既要做到契合影片内容,又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让他们都充分发挥和参与其中,最后选出学生概括讨论结果;也可就所看电影进行评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指定同学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或在电影观看之后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小,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相应难度的影视材料或电影作为教学材料,如《海底总动员》、《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等。教师还应注意所选材料要语言通俗、简洁,发音清晰,语速自然,易于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依据学生情况增加一些课外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收看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尽量使所选材料具有时尚性和时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要更新观念,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首先,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视听说课程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和西方国家的地域文化,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听说交际能力。
其次,教师要学会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效,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证明,重视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的科学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训练,对解决当前英语教學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只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总结和研究有效的策略,英语教学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其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