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说训练课前跟进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前进行听说训练是落实大语文教学的一条扎实有效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象。听说训练的时间应控制在正式授课前3—5分钟,训练中应采用多种方式丰富训练内容;训练应按照序列进行,以增强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训练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应坚持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习兴趣与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听说训练 课前跟进 策略
  语文素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核心的,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人才也越来越多。因此,转变观念、采用新颖有效方式加强学生听说的训练,这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是贯穿始终的。
  一、初中语文课前听说读写训练的意义
  1.在课前进行听说训练是落实大语文教学的一条扎实有效的途径。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大语文教学,是一直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一小部分进行听说训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培养了听说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2.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语文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课前听说训练不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了培养文学素养, 发挥了学生的健康个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气,激励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其活跃、精神极其兴奋的状态,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听说读写训练的策略
  进行听说训练的最佳时间应控制在正式授课前3—5分钟,这样既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训练,又不冲突本堂课的授课内容。训练中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丰富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1.自由演说,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具体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学习心得、见闻感受、人生感悟”等,并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演说的内容。讲健康有趣的笑话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训练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吟诵典雅的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文学素养,而且积累了知识;唱健康有意义的歌曲不仅提高了文化品位,而且陶冶了情操;猜深奥有意思的谜语不仅训练了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理解古今文化内涵;背诵名人名言不仅提高了道德修养,而且丰富了知识积累;说一日寄语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训练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2.节日演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训练中应充分利用节日这一重要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时,开展以“理想?立志”为主题的演讲;在“国庆节”来临之时,开展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演讲;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时,开展以“劳动光荣”为主题的演讲;在“教师节”来临之时,开展以“我爱我师”为主题的演讲;在“母亲节”来临之时,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演讲;在“世界无烟日”来临之时,开展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演讲;在“世界水日”来临之时,开展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演讲;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时,开展以“善待环境”为主题的演讲;在学校或上级单位开展的活动如“学习雷锋周”“文明月”等活动中可进行相应的演讲训练。
  3.美文鉴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古今中外文学上有许多语言优美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散文和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小说、寓言故事、时文等。教师要训练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文章,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听一篇文章讲了哪些事,有哪几个主要人物,并学会运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这就要求学生“一心二用”,既要听明白同学的讲话,又要记住文章中的精彩内容;要培养学生快速构思、成文的听后感悟能力。
  另外,课前听说训练必须按照一定的序列,有计划地进行,以增强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四级训练序列:自主探究(自由演说)—分类训练(专题演讲)—强化巩固(美文鉴赏)—拓展迁移(衔接训练)。
  三、课前听说训练应坚持的原则
  1.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行课前听说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训练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训练资料的搜集到活动的开展都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训练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的全过程中,体验训练后的成功感。
  2.应坚持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习语文兴趣与进行道德情操、审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训练中要牢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等口语交际能力,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书、思考、自学这三种习惯对于实践素质教育十分重要。但好习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的,它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这三种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于“素质”的含义,《辞海》上大致有两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