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来源 :天然气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6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西部近年来海相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业内对其成藏条件和气藏类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研究表明,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潮坪相白云岩储层大规模稳定展布,二叠系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2套烃源岩发育.雷四段在川西坳陷由西向东发育3种成藏模式,即跨层烃源断裂+裂缝复合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气藏,小型烃源断裂+层内裂缝“接力式”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地层气藏,以及层内裂缝输导的自生自储式岩性气藏.除了目前已获得超千亿方探明储量的川西龙门山前雷四段构造气藏外,坳陷东侧雷口坡组四段尖灭线附近为探索构造—地层气藏的有利区域,坳陷东侧斜坡带中下部(广汉斜坡带)是探索岩性气藏的有利区域.
其他文献
利用有机岩石学、干酪根碳同位素、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资料,阐述了川东南—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烃源岩品质、储层发育及含气性特征,并探讨了孔隙类型和含气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川东南—黔西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总有机质丰度高(TOC值平均为3.50%)、热演化程度高(RO值平均为2.23%),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是一套优质气源岩.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物性(孔隙度平均为5.56%),孔隙类型以黏土矿物孔为主,其中伊/蒙混层间微孔隙较发育,主要为介
以苏州某染料厂搬迁后的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分层对场地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该场地超标重金属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8种重金属主要污染表层土壤;根据地质累积指数分析,8种重金属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影响,其中汞受到的影响最大;对超标重金属Cr和A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污染场地采样点中Cr和As的致癌风险均超标,Cr仅在化验室区域非致癌风险大于1,而As在部分生产车间和闲置区均存在非致癌风险超标现象;参照计算出的风险控制值,Cr污染主要集中在4.5~6.5 m深的土
随着使用周期的加长,ECIM55402井径仪无法开收腿的故障率明显升高.通过对典型故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K3继电器触点及其驱动电路的保护措施,以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