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稳步推进,我们亟需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的角色需要转换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本文试就新课改背景下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作一些探讨,权作引玉之砖,希求专家斧正。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改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的编审与制定都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程开发理念,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这些新课程开发理念面临着多元性与确定性、操作性与理想性等诸多矛盾,以至于现实的教育与课改的初衷之间出现一定的反差。究其原因,是教师队伍整体尚存在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新的课程标准从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给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再成为一纸空文。
  一、思想定位:做一个“思想者”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要强调必须有自己的自由、独立的思想。教师不是教书匠,区别就在于教师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信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追求。而对于教书匠,教书就是为了“混饭吃”,因此,他无须有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只是充当教书机器罢了。当然,所谓“思想者”并不是“思想家”,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学语文教师都有理论兴趣、理论修养和理论创造。但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对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这却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必备的素质和品格。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栋生老师有一句话:“不要跪着教书。”“跪着”还是“站着”,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是不是一个“思想者”。可能有人会认为,提出“思想者”的要求,是一个高要求。这其实是一个起码的基本的要求,而且事实上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思想者”。
  语文教育,本来就是最具有个性的教育,因为语文教育所借助的载体——文章,是创造物,是作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与个性张扬的结晶。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作为心灵导航的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感受、领悟、理解也应该深深地打上其精神世界独一无二的烙印。因此,有个性的语文教育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个性的语文教育倒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师只有发展自己的个性空间,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空间,素质教育呼唤有思想、有个性的语文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科教学做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具备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拥有与众不同的教学艺术。
  二、知识定位 :做一个“杂家”
  新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变革性,要求教育所要传授和学习的知识,应该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也就是如何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知识,求解性知识取代了以往求知性知识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今天的知识要从“是什么”向“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转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关注地应该是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答案。如果抱着自己就像是教育推销员一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及命题者的硬性规定设置课程并将其传授给学生这种思想,那就永远只能是教材的传声筒,也永远成不了教育大师。要知道,在教学过程中,结果固然让人神往,可过程更能够给人尝试创造的喜悦。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必须消化吸收,将“千载之思”融于自我,具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对纷纭的世界有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更有属于自己也属于学生的全面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得起“首席”的重任,才能不使自己沦落为教参的奴隶,才可能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教材文本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方式定位: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韩愈《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典型的观点。但是,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如果再用昨天的理念去教今天的学生,那么明天究竟是怎样的人才也就不得而知了。在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将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在具体处理教材的操作中,语文教师不可能再去充当知识传声筒的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里,“新课标”明确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毋庸置疑,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最主要的职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须要通过课堂教学逐一落实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也须要由课堂教学来检验和反映出来。因此,教师的责任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途径来实践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要履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义务,这样才能充分地展示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作为新型的语文教师,应不断地对自我的知识和素养进行充实积累,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活动进行反省,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调整教学过程中的错误的或失当的角色定位,应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促进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做“有思想的杂家”。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教给预习的方法。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和预期目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预习的目的并非把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来处理,而是应该做到学生自主预习与课堂学习任务的分工,二者侧重不同互为补充。课前的自主预习就是比较好的自主学习方式。预习也可以说是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自主预习;模式;策略;细节处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积极进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改应从育人观、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初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不论是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农村中学一般都要滞后于城区中学。要摆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改变其落后状况,笔者认为目前必须要实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目的对本地区经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200例患者进行病毒基因型和核苷类相关变异基因检测,并就阳性的72例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加阿德福韦酯与换用恩替卡韦加阿德福韦酯分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治经过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有国语即语文的身影。国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熏陶中生存至今,国语的魅力已经深入每个国人的骨髓中。但是,很少有人将生活和语
目的总结反鼓中厚皮片、网状中厚皮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根据伤情应用反鼓取中厚皮片和不断蒂真皮下血管
【摘要】学习应该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学习最忌讳“熊瞎子掰包谷——一边掰,一边丢”。那么,持久的学习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涉及学习习惯的问题。持久的需要,持久的动机,再加上持久的行为,就可能变成了习惯。习惯有时可以保持终生,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的最好保证。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学
【摘要】目前,教育界普遍推崇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育体现在课本中选用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本文主要研究了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的意义、现状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策略,以期能够为教师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外国的文学作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