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老师说句知心话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老师,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些话想对你说,本来是打算高考过后就写封信给你,但是那时候,心情跌宕起伏,徘徊在高考的不安以及对大学的憧憬之中,根本理不清自己的万端思绪。
  端午节回家,路过信高门口,有一种过几天就要回到班里上课的错觉,脑海里浮现出了同学们一张张快乐的脸庞,虽然一切只能再回首,再也不能退后,但心中的感恩却无时不在。还记得我考试失利后泪流满面时,你站在石楠树下教导我安慰我的样子。还记得临近高考,你对我鼓励的话语,让我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我最忘不了的就是你看着我时,那充满希望而又期盼的眼光。
  现在回首上高中时的我,总是感觉自己虽听话懂事,却又有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当看着父母老师那期盼的眼神,我总是会后悔。于是,每次都是想为自己争一口气,想为你们争一口气,但是努力着努力着,却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和途径,只是在埋头忙碌,而没有抬头看看前方的道路;只是在一味埋怨,而没有认真地思考着自己的错误;只是在不断哭泣,而没有真正认识到高考的将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高考的脚步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看似冷静地接受着它。高考的结果不好也不坏,令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我的父母还有你也确实没有再说什么。
  就这样怀着憧憬,还有一丝遗憾进入到了大学。大学和高中很不同,小到简单的太极拳测试大到学生干部竞选、专业考试、活动比赛,都需要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大家,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想法,只有拿出真正的实力才能令人信服。慢慢地我了解到原来自己并没有在三个月的暑假中为大学做好准备,就像自己并没有在高中三年中为高考真正的做好准备一样。还记得大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真得像进入推拿房,从头到脚被大力推拿了一遍,劳累与疲惫只能默默忍受。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不间断地背书,背完书就开始考试,考完试又开始背书,那时候我才相信原来一切都不重要,只有努力最重要。老子就曾說过:“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期末考试过后,让我更加的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还记得你在高中时跟我说过两个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词是“无为”,当时特别不理解,在高中,难道大家不都是在奋笔疾书的准备高考吗?为什么要无为呢?到了大学,慢慢地了解到,无为就是顺应规律去做事,于是,无为也就变成了无不为。在什么环境,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讲求中庸,不要过分的学,当然也不要过分的玩。还有一个词便是“活在当下”,也许当时家长和您对我的期望,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大的憧憬。但是如果当下不做好的话,对未来的憧憬也只是憧憬。所以,要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大学还有三年,我还需要继续的努力学习。把高中时留下来的遗憾弥补在大学中。一年来,我学会了独立,得到了思想上的丰富,虽然这是以失去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为代价。
  如今,每当晚自习后,走在林荫路上的时候,看着那斑驳的光影洒在路面上,星星点点,总让我回想起高中—那回不去的时光,一直在思念着诗琪,还有扶威,王侠,李响,真的特别希望他们能在这一次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考出好成绩,也特别希望您所带的整个班级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最后,祝您天天开心,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
其他文献
许多物体,尤其是生物都会散发独有的气味,每个人也有独特的气味。男女的气味更有不同,因此才有闻香识女人。一些人在患了某些疾病后,也会散发独特的气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呼出气中有烂苹果味,吃过大蒜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人可以呼出刺激性的蒜味。    这些气味固然可以帮助诊断疾病,但是存在种种不足,例如特异性不强,当闻出有人有大蒜味时,并不能确认此人是吃了大蒜,还是有机磷农药中毒。但是,闻气味作为一种诊
1德国最古老的牌照德国慕尼黑警察1899-04-14给巴尔特先生的"瓦尔特布克"汽车所发的牌照,是保存到现在最古老的汽车牌照,也是德国最早的汽车牌照.这个牌照是1块长方形金属牌,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弘扬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构成发现与思考“真问题”的唯一基础。思考“真问题”,一方面,需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层面把握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基于中国道路的分析框架探求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问题意识 批判精神 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发
“逆代购”现象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从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盛行,到精工细作甚至“无中生有”地创造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实在在进行着。
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先从他们选择住宅建筑上来看,就知道他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了。《释名》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博物志》上也说:“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古人在建造房屋以前,都要看看周圍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符不符合卫生条件。  其次,古人对水源非常重视,自古中国就有句老话,叫“千里不唾井”。《周易》上说,为了防止地下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