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学旅行的日子里,美丽的英格兰真令我陶醉。这里环境优雅,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到处是草坪和树木,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草坪上享受足球的乐趣。
我在曼彻斯特时,Homestay(国外访问者在当地的寄宿家庭)所在的社区里就有好几个球场。有一次和同学一起去踢球,幸运地遇到了几个当地的“高手”。这些“高手”年龄都不大,也就十几岁的样子,但个个身怀绝技,也颇有英式足球的风范。和他们过了几招之后,感觉他们的足球意识非常好。所谓足球意识,通俗地讲就是比赛的能力和传切球的创造性。一些看上去技术不错的人在真正比赛的时候不一定踢得好,就是因为缺少足球意识。后来和这些男孩儿们接触久了,得知他们并不是专业运动员,只是热爱足球罢了。
球技最好的Joe曾经这样对我解释他对足球的热爱,他把一个足球放在心脏的位置,然后说:“Football, my heart, my family and my life!” 至于问到为什么是“my family”时,他回答得很简单,他说他家世代都是球迷,而且都是曼城的球迷。我觉得能和当地的球迷过过招,真是一种享受,而更令我享受的是当地的足球氛围。Joe给我介绍了他们社区的球队——“Glede”,我参观了他们的“主场”,其实就是一个社区球场,球场旁还像模像样地竖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Team Glede”。Joe邀请我去他们的球迷俱乐部,起初我根本就不敢相信一个社区的球队还有自己的球迷俱乐部,我想这个社区球队的资金一定很雄厚,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看到的所谓的球迷俱乐部就是一个大的车库改装的,外观看上去并不起眼。我怀着好奇心和Joe进去参观,里面的东西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一排排整齐的奖杯陈列在壁橱里,墙上有队员的集体照。照片从黑白的到彩色的,看来这个社区球队还相当有历史哩。他说他们的球队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的队伍,但是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训练,教练是社区的一位老球迷,全体成员都是自愿加入的,当然也可以随时退出,没有工资,靠的只是兴趣。问及这个球队的历史,他说他也不知道,他是最近才搬来的,一到这个社区,球队的教练就给他寄了一封信,邀请他参加。
我的Homestay的男主人Frank,也是一个地道的曼城球迷。他带我去了当地的曼城球迷俱乐部,去感受“曼城蓝鹰”的味道。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曼联名气要比曼城大得多,但是Frank告诉我,在曼彻斯特,曼城的球迷远比曼联的球迷多,曼城队只是缺少资金而已。也是,在2007~2008赛季,曼城可是两胜曼联啊,球迷的呐喊声功不可没。看着Frank谈及曼城队时的感情变化,我不禁为其身为球迷的专注、执着的精神而感动。出于对足球的喜爱,我和Frank每日必谈足球。我了解到英国球迷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尽管英超联赛的水平高,但有的球迷可能就喜欢某个乙级队,因此永远跟定自己喜欢的球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英国俱乐部历史悠久,别看有的俱乐部现在较为落魄,但当年可能是联赛冠军。很多球迷都是“世袭”的,一个球迷之所以喜欢一个俱乐部,可能是因为他的爷爷或是太爷爷当时就比较喜欢这个俱乐部,他只不过是继承了“家传”而已。这里有个小花絮,阿森纳俱乐部在筹建新场馆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很多老球迷去世后都埋葬在俱乐部周围,誓与俱乐部生死相依,阿森纳俱乐部也想把这些球迷的骨灰一同迁移到新的体育场,但由于人数太多,比较麻烦,于是俱乐部出了一个告示,希望在新的场馆建一座纪念碑,将那些不能把骨灰迁到新址的球迷的名字刻在碑上。Frank说他也希望自己去世后能葬在曼城球场旁,从这一点足见英国球迷的痴迷。
在英国这个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感受了足球的魅力后,留在心底的除了对英伦足球文化的向往,更多的是对我国足球运动的深思。我们的足球文化的底蕴太单薄了,要想让中国足球出人头地,看来非得把足球的根植入国人的血液中去不可!
我在曼彻斯特时,Homestay(国外访问者在当地的寄宿家庭)所在的社区里就有好几个球场。有一次和同学一起去踢球,幸运地遇到了几个当地的“高手”。这些“高手”年龄都不大,也就十几岁的样子,但个个身怀绝技,也颇有英式足球的风范。和他们过了几招之后,感觉他们的足球意识非常好。所谓足球意识,通俗地讲就是比赛的能力和传切球的创造性。一些看上去技术不错的人在真正比赛的时候不一定踢得好,就是因为缺少足球意识。后来和这些男孩儿们接触久了,得知他们并不是专业运动员,只是热爱足球罢了。
球技最好的Joe曾经这样对我解释他对足球的热爱,他把一个足球放在心脏的位置,然后说:“Football, my heart, my family and my life!” 至于问到为什么是“my family”时,他回答得很简单,他说他家世代都是球迷,而且都是曼城的球迷。我觉得能和当地的球迷过过招,真是一种享受,而更令我享受的是当地的足球氛围。Joe给我介绍了他们社区的球队——“Glede”,我参观了他们的“主场”,其实就是一个社区球场,球场旁还像模像样地竖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Team Glede”。Joe邀请我去他们的球迷俱乐部,起初我根本就不敢相信一个社区的球队还有自己的球迷俱乐部,我想这个社区球队的资金一定很雄厚,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看到的所谓的球迷俱乐部就是一个大的车库改装的,外观看上去并不起眼。我怀着好奇心和Joe进去参观,里面的东西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一排排整齐的奖杯陈列在壁橱里,墙上有队员的集体照。照片从黑白的到彩色的,看来这个社区球队还相当有历史哩。他说他们的球队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的队伍,但是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训练,教练是社区的一位老球迷,全体成员都是自愿加入的,当然也可以随时退出,没有工资,靠的只是兴趣。问及这个球队的历史,他说他也不知道,他是最近才搬来的,一到这个社区,球队的教练就给他寄了一封信,邀请他参加。
我的Homestay的男主人Frank,也是一个地道的曼城球迷。他带我去了当地的曼城球迷俱乐部,去感受“曼城蓝鹰”的味道。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曼联名气要比曼城大得多,但是Frank告诉我,在曼彻斯特,曼城的球迷远比曼联的球迷多,曼城队只是缺少资金而已。也是,在2007~2008赛季,曼城可是两胜曼联啊,球迷的呐喊声功不可没。看着Frank谈及曼城队时的感情变化,我不禁为其身为球迷的专注、执着的精神而感动。出于对足球的喜爱,我和Frank每日必谈足球。我了解到英国球迷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尽管英超联赛的水平高,但有的球迷可能就喜欢某个乙级队,因此永远跟定自己喜欢的球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英国俱乐部历史悠久,别看有的俱乐部现在较为落魄,但当年可能是联赛冠军。很多球迷都是“世袭”的,一个球迷之所以喜欢一个俱乐部,可能是因为他的爷爷或是太爷爷当时就比较喜欢这个俱乐部,他只不过是继承了“家传”而已。这里有个小花絮,阿森纳俱乐部在筹建新场馆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很多老球迷去世后都埋葬在俱乐部周围,誓与俱乐部生死相依,阿森纳俱乐部也想把这些球迷的骨灰一同迁移到新的体育场,但由于人数太多,比较麻烦,于是俱乐部出了一个告示,希望在新的场馆建一座纪念碑,将那些不能把骨灰迁到新址的球迷的名字刻在碑上。Frank说他也希望自己去世后能葬在曼城球场旁,从这一点足见英国球迷的痴迷。
在英国这个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感受了足球的魅力后,留在心底的除了对英伦足球文化的向往,更多的是对我国足球运动的深思。我们的足球文化的底蕴太单薄了,要想让中国足球出人头地,看来非得把足球的根植入国人的血液中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