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而不硌,活而不惑——以《祝福》为例谈鲁迅小说的教授方式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ia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教好鲁迅小说作品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化小说讲授模式的束缚,小说鉴赏依然在“小说三要素和主题”上打转。笔者以自己教授《祝福》一课的实践经验,谈如何突破鲁迅小说作品的教授困境。力图消除语言的生涩感,消解内容的年代感,让学生发现珠玑下面潜藏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阅读欣赏鲁迅小说的乐趣。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往往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痛点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常因对文、言、意的剥离而削弱对文言文文本价值及意蕴的深度挖潜和整体把握。宣沫老师在《桃花源记》教学中,立足文本,通过营造时空感、倡导诵读风、锤炼鉴赏力,实现了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本、文学乃至文化的自然融合,也为诊治这一痛点提供了教学范式。
摘 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高中生掌握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却不会分析材料,或者不会深刻地分析材料,从而造成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挖掘原因与分析影响两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方法。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因果分析;挖掘原因;分析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大多数高中生都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在素材的厚度与广
语文课堂借助“片言统贯”结构化策略可实现教学简练。“一字立骨”凝聚了简练语文教学的精髓。蕴藉含蓄而又寄托很深的《边城》追求简练教学考验机智用心,须有非同寻常的发现。“莫不”既是破解课文隐伏内容的关键词,又是具有高度涵括性的词语。这个涵括既指向文本也指向教学。是简练语义下的典型“骨”字。《边城》教学以“莫不”作为基点,从“莫不”切入,又用“莫不”贯串,实现设计的一字连串,举重若轻,干净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