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浅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yao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领域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学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等。没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学科也没有办法学习。因而数学是职业教育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源泉。
  关键词: 数学概念 教学 情境
  
  数学概念是关于对象的数和形的某一类本质属性的整体反映。它用简练、精确的文字指出了定义的对象最显明、最基本的本质属性。数学知识就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组成。所以概念是数学逻辑的起点,是数学的浓缩,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以数学概念为载体,教师通过相关的数学思维过程训练,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数学化思考的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三言两语简单地介绍,然后举几个关于概念应用的例子。学生不能透彻理解概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数学概念是关于对象的数和形的某一类本质属性的整体反映,它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组织到问题情境中去,引导他们分析,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归纳,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最终获得概念,形成概念系统。
  一、创设情境,形成新概念
  动机是唤醒和推动创造行为的原动力。数学创造的动机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源自生产实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对数学家的挑战。而内部动机来自数学活动中人们对数学理论和数学美的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数学自身魅力两方面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动机。从这种意义上说,创设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的心向。
  1.在实验操作情境中形成概念。
  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最能体现在“做中学”的思想。教师应通过有趣的实验操作,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有关数学概念。我在讲解椭圆定义时,事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段没有弹性的线,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将线的两端固定,用笔沿着线画出图像。学生得出的图像有椭圆,也有线段。我引导学生,分析试验中的要素,得出椭圆的定义。
  2.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概念。
  数学概念,尤其是初等数学概念,虽然是高度抽象后形式化的产物,但仍然有许多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的方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想得来的东西,成为学生能亲身体验的东西,让学生借助自己的亲身感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建构概念的意义。如在讲解圆的概念时,我先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都能回答是圆的。接着,我提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能不能做成椭圆?如果由你来做车轮,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如果做成椭圆的车子开起来会一高一低,因为车轮上每一点到轴心长度不一样,只有做成圆形的,车轮上的每一点到旋转轴心的长度才相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达到了对圆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这基础上引入圆的定义。又如在讲解空间解析几何中的三个坐标平面将空间分为8个部分,很多学生想象不出来,我事先提出将一个西瓜切三刀,至多能切几片?在这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接受。
  3.在问题情境中建构数学概念。
  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调,提高问题的关注,激发解决问题的动机,寻求解决的方法。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常用几个有规律的数列让学生观察归纳,从而引出定义。
  二、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采用类比,加深概念的理解。
  对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为确定共同特征和发现差异提供了可能,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概念的本质,更牢固地记住概念和避免错误。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我们可以通过平面与空间的类比,引导学生猜想出许多空间图形的性质。例如,由平面内直线a∥b,b∥c,则a∥c,可类比出空间内的平面α∥β,β∥γ,则α∥γ;与平行四边形类比可推出平行六面体的不少类似性质;球与圆类比可推出两球相切等球的有关性质;“面面垂直”与“线线垂直”,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与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等较多的类似性质等。
  2.进行对比,巩固概念的理解。
  在数学中,概念非常多,而且很相似。学生学习起来易产生混淆。采用对比法,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排列与组合。教师可通过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分清各函数的性质,以便利用性质解题。把新概念与旧概念对照起来讲,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接受、理解新概念,而且能使学生从中看到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理解新旧概念都有帮助。如函数概念是反函数概念的基础,对于反函数概念的理解,是在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因为反函数也是函数,符合函数的概念。学生通过学习反函数,又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因此运用对比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尤其是对于相似的数学概念非常有效。
  3.数形结合,加深概念的理解。
  教师利用数形结合可将代数与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得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我注重对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讲解。在学生做练习时,我要求每位学生画出该不等式所对应的函数图像,根据图像进行解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结论。我通过函数图像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了“看图说话”,在以后的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的教学中,使学生利用函数图像很容易掌握相应函数的性质。
  三、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形成系统,形成概念系统
  任何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之间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如果学生只是孤立地、片面地了解一些零星的概念,那就不可能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概念本身也会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在概念系统中教会概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学过的概念尽可能地进行系统分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作适当的总结。一是建立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结构;二是对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反思。例如在学完抛物线后,及时让学生总结圆锥曲线的概念。
  总之,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要从问题出发,给出基本事实、实际背景,引导学生从中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有条件去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数学训练,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并能应用这些概念。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1999.
  [2]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李善良.数学概念学习研究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01.8.
  [4]李致洪.数学概念教学与思维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0.4.
  [5]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陶维林.几何画板使用范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王向东.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201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以诸多启示。于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解读了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于老师讲述的《人生是花,语文是根》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他回忆了自己的女儿在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就职时,因为古文功底深厚促使了和外商谈判的成功,得到了公司老板嘉奖的事情,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琅琅的书声回到教室。近年来,社会发展呼唤着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高效地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学重要方面的阅读教学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经过反思与不断摸索,教学界终于找到了阅读教学改革的一条路子,这就是“以读为本”。“以读为本”已成为一种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一种方法,甚
目的:探讨腕中关节镜的手术入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使关节镜在腕关节及腕中关节的疾病诊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手标本(含腕关节)10只,上肢的新鲜骨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近50首古诗。从入选的古诗看,多是脍炙人口之作,如《望庐山瀑布》、《绝句》、《忆江南》等,作者又都是历朝的著名诗人、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些古诗的语言浅显易懂,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美”,即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  意境美,是古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所说:“诗中有画,画中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课程的目标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切实转变教育规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着重研究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学习水平。  一、在自主状态下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有多种功能,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它的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它的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令人欢欣鼓舞的变化,广大教师以满腔热情参与到教改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新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素质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常常跳跃在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之中,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模糊认识,导致教学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举,使得教学行为步入误区,走向另一极端,一些不切实际、浮华时髦、注重形式的教学行为充
文章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除少数乡镇卫生院(约占20%)发展势头良好外,大部分不景气,有的面临生存危机.所面临困境及原因主要有:工资负担沉重;差异化的基本药物管控制度使其陷入尴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说:“有范文借鉴,从模仿入手,心领神会,久而久之,就能脱胎而出。”打开苏教版语文书,每次习作中均编排了习作例文。这些例文,学生易学易懂,好似学生学步的拐杖。在教学时,有了这根“拐杖”,教师就能将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化解,让学生易于接受。  一、明确范文的目的  范文的功能是“引路”,学生无“路”时,我们就适时地用范文去“引路”。在用范文时,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要从例文中让学生掌握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负担,应付交差;不少老师也对作文感到头痛,视为苦差,敷衍了事。这样就造成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阅读 练笔 修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