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合力自救 保增长效果更显

来源 :长三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中下旬,国家领导人继7月分赴各地调研后,再次考察沿海经济。11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长三角地区,在浙江、上海深入调研。期间,温家宝就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为企业出谋划策。他强调,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
  国家领导人之所以再次莅临长三角地区调研,是因为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日、欧消费疲弱,自然会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地区产生显著影响。而长三角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可观,吸纳了来自全国的大量的劳动力,同时还会对内地经济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这个关键区域的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增长对中国“保增长”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GDP占全国的22.5%,财政收入占全国总量的31.5%,长年累计吸引外资占到全国总量的35%以上。
  长三角地区经济已经明显回调,而且调整幅度较大,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工业增加值为例,截止发稿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继续滑落,10月仅为4.00%,只有年初的四分之一;浙江省9月增长6.4 %,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近10个百分点;江苏9月同比增长14.3%,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
  
  三地同时发力应对危机
  
  为应对危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已在积极行动,连续推出了多项自救措施,包括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免企业税负和行政性收费、增加医卫文教等民生投入、加大对“三农”补贴力度。这既是三地政府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内在需要,也是对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4万亿刺激计划一经推出,浙江省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部署落实。11月19日至21日,吕祖善、陈敏尔、金德水等省领导带领省有关部门及市县的负责同志,急事急办,进京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为浙江省争取项目和资金。
  浙江省以两百亿的真金白银惠及企业。第一个百亿是来自企业增值税转型的全面推行,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增值税改将减轻浙江省企业税负100多亿元。第二个百亿也是在减轻企业负担,浙江省政府日前取消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征收2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此举将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再减轻企业负担100亿元。
  此外,在原计划安排“三个千亿”工程项目投资的同时,浙江省级财政新增100亿元,用于以铁路现代化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在金融政策方面,浙江省银监局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允许各地试办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各地建立应急互助资金;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联合多家单位积极探索小企业集合发债,并积极争取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
  江苏省将迅速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预计到2009年可带动社会投资1.2万亿元,重点用于扩大投资、消费和改善民生,增加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表示,从2008年最后一个多月开始到2009年,将会有800多亿陆续投入交通建设,占这一大盘子的40%。同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为确保这一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江苏省在今明两年内投入110亿元资金。此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将此作为江苏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点之一,预计从现在起到明年相关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上海市政府也取消了148项行政收费,并出台14项政策维持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此外,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各相关专业部门和单位,在全面梳理“十一五”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安排建设投资总规模5000亿元左右,建设的重点是旧区改造、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郊区基础设施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的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项目、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项目、 以及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市容市貌的项目。在农村社保方面,上海市近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区县最低筹资水平,由2007年的266元提高到2010年的450元。
  观三地政府刺激经济所行之政策,听长三角两省一市政府首脑所言,可以发现三地“保增长”并没有忘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长远目标。上海市市长韩政说:“在非常时期用非常举措来克服各项困难,关键是目标要着眼长远,做事则立足当前,从对科学发展形成障碍的问题去突破。”江苏省省长罗志军指出,要破解当前困局,关键是要尽快提升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近日就金融危机对话网友时指出,浙江经济正在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地刺激经济尚需形成合力
  
  如果稍加留意,可以看出两省一市“保增长”多是各行其事。三个省级政府都在单独行动,还没有就稳定经济增长在长三角这一较大区域的层面上采取具体的协调措施。
  实际上,三地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本轮经济下行中可以协同自救,通过最大化利用“保增长”的各项财政、社会投入,形成的合力或将大于苏、浙、沪三地分头行动所推出政策的效力。再加上一体化原本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方向,当前的经济危机可以作为加速两省一市融合的机会。
  当前要稳定长三角经济增长,需要从开拓国内市场、加大投资力度、确保企业信贷链条畅通三处入手,苏、浙、沪三地可在这些方面联手行动。其一,美国经济复苏短期无望并可能拖累全球经济持续下行,中国出口增速可能还会下降,除了积极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国内需求也大有潜力可挖。于此,三地既可共享本区域市场,也可建立市场信息平台,互通有无,共同开拓国内市场。
  其二,要在短期内有效稳定经济增速,投资依然是主要着力点。这也从中央十项扩大内需政策的侧重点及苏浙沪新近采取的措施得以反映。在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方面,三地可以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出发设定统一方案,既能避免恶性竞争也能加大对中央投资的吸引力;在具体建设项目上,三地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早前机场的密集推出形成的浪费即是反面教材。
  其三,企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是国内经济危机会否加深的关键因素。一旦正常融资不能保证,企业生产和投资将会停滞、收缩,甚或在大笔债务到期不能偿还时倒闭、破产,进而影响市场信心、就业、居民消费等。在这方面,苏浙沪三地可以构建金融共享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的跨地区合作,努力做到以富裕补不足,同时满足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三角扩容至两省一市才在近期确定,也就是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长三角扩大到江苏、浙江全省以及上海市。
  三地政府之间的常规性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在省一级层面上的深层次区域合作远未展开。但负责协调长三角16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已经运行11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作为更高层次的省级政府之间协调的借鉴。而且,三地之间的合作已经有所尝试,并在交通基础设施、气象合作、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早在上述《指导意见》发布之前,从2007年年底开始,三地在工商领域连续推出五项合作文件,并建立了苏浙沪工商行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这五个文件分别是,《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三省市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合作交流六项措施》、《合同监管合作协议》、《商标监管合作协议》、《公平交易(经济检查)执法协作协议》。此外,沪苏浙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在2008年4月举行了首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论坛,以积极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虽然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政府还没有共度危机的政策协调经验,但非常时期可用非常之策,三地政府可依形势倚魄力,推创造性改革,破体制性障碍,若能协同作战,共抗危机,既有利于当前渡过难关,也可以利用这次经济调整的机会,在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