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部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部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是我画了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气球上飞向天空,并题名为“带着梦想去太空”。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这幅简单得如漫画一样的作品,居然被“联盟TMA-17号飞船指令长科特夫航天员选中,同时我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了第一个受俄罗斯航天局邀请去参观载人宇宙飞船发射的中国孩子。
按照行程,我和妈妈在抵达俄罗斯后的第一天可以自由活动,就像来到中国北京一定要先去天安门和故宫一样,我们当然地选择了克林姆林宫和红场。克林姆林宫里英姿飒爽的骑兵队,绿树环抱中庄严而古老的建筑,红墙外为纪念二战、企望和平的“永火”,红场周围有着五颜六色屋顶的东正教教堂,以及深达几百米、非常壮观的莫斯科地下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我们乘坐专机来到了著名的航天发射基地——拜科努尔,就像我们中国的酒泉和西昌一样,这里承载了前苏联及俄罗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升空,“宇宙第一人”尤里加加林也正是从这里启航,全世界500多位航天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从拜科努尔这里飞向太空的。
9月28日清晨,当火箭组装工厂的大门徐徐开启,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联盟号载人火箭,那一刻的感受无法形容,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虽然火箭还只是“躺”在火车拖曳架上,但它的气势还是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了震撼!接着我们来到一号“加加林发射场”,参观箭体上架的全过程。并不显得惊天动地,一切部从容有序地进行着,这个有好几层楼高、几百吨重的庞然大物,就那么“听话”地稳稳地“站”了起来,真叫人赞叹人类航天科技的神奇力量!由于此次TMA-16是多国合作项目,要同时将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3名航天员送上国际空间站,因此现场显得格外热闹,俄罗斯自不用说,美国和加拿大部有强大的“亲友后援团”,再加上我们这几个孩子也颇为引人关注,现场简直就像是一个“国际大PARTY”。
9月29日,我们终于见到了此次执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在航天员们看来孩子是天使,他们选择了我们的画作为他们的袖标,这是很奇妙的缘分!当我们三个孩子的手与三位航天员的手隔着玻璃对在一起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感觉到他们是那么开心、他们接收到了我们的祝福,那一刻,现场的所有人都被感动了!此次的队长俄罗斯航天员苏拉耶夫对现场的所有人说:“你们手中都有最好的摄像设备,但我建议大家在发射时不要用它。用你们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你们的心才会跟我们在一起,才能拥有最珍贵的回忆。”
9月30日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加加林发射台”。远远的,联盟号火箭安静地矗立在朝阳里,从容而又蓄势待发。我们首先出席了航天员出征仪式,当已经穿好宇航服的航天员走进大厅时,全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把杨利伟他们称为“航天英雄”!他们夜以继日地刻苦训练,在超重训练舱中体验9倍于人体体重的重压,在失重训练泳池中,一泡就是6~7个小时……此刻,他们作为我们的代表,带着全人类的梦想出发了,虽然个子部不高、穿着宇航服也无法站直身体,但他们却显得那么“高大”,我们高呼着他们的名字,为他们加油!
发射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围绕火箭的支撑架一个个打开,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不远处的火箭。突然,轰隆一声,火箭底部喷射出巨大的火焰,烟尘翻滚着,地面颤抖着……2秒钟后,火箭离开地面,尾焰发出耀眼的光芒,腾空而起,在场的所有人鄯兴奋地喊着、叫着、欢呼着……大约十几分钟后,广播里说了些什么,现场一下子又沸腾起来,掌声雷动,我们知道,发射成功了!所有人都在互相拥抱、击掌庆祝、拍照留念,一片欢乐的海洋,连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分享了这样的喜悦!
在此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多个航天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和航天训练基地。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模型等,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俄罗斯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人造卫星到加加林上天,很多辉煌的成就背后,部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甚至生命,参观中,我的心中无数次响起“了不起”、“伟大”这样的词汇,也记住了科罗廖夫(苏联航天泰斗)、加加林等的名字。我们了解了太空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何上厕所……呵呵,彻底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的同时,也让我明白,航天是一项综合科学,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
在航天纪念馆的“国际航天”展区,我很高兴地看到了我们中国的国旗和长征运载火箭的模型,但介绍还很少,我希望随着交流和合作,关于我们中国航天的内容也可以占满整个橱窗!我还看到了未来空间站的模型,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对接在上面,各国的航天员穿梭往来、密切合作。盼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航天员也能登上国际空间站,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次的航天之旅,对我来讲是最特别的礼物,进入发射场、与航天员们面对面的交流以及亲身感受火箭发射的震撼,这一切简直太棒啦!以前我会觉得“遨游太空”太遥远了,但经历过这个梦想的旅程后,当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爷爷问我:“你也想上太空吗?”,我非常肯定地回答:“我想上太空”!
航天是人类的未来,我们孩子也是未来,只要好好努力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乘着火箭去探索浩瀚的太空呢!
北京·潞河中学·初二(8)班 董玥
2009年10月10日
按照行程,我和妈妈在抵达俄罗斯后的第一天可以自由活动,就像来到中国北京一定要先去天安门和故宫一样,我们当然地选择了克林姆林宫和红场。克林姆林宫里英姿飒爽的骑兵队,绿树环抱中庄严而古老的建筑,红墙外为纪念二战、企望和平的“永火”,红场周围有着五颜六色屋顶的东正教教堂,以及深达几百米、非常壮观的莫斯科地下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我们乘坐专机来到了著名的航天发射基地——拜科努尔,就像我们中国的酒泉和西昌一样,这里承载了前苏联及俄罗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升空,“宇宙第一人”尤里加加林也正是从这里启航,全世界500多位航天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从拜科努尔这里飞向太空的。
9月28日清晨,当火箭组装工厂的大门徐徐开启,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联盟号载人火箭,那一刻的感受无法形容,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虽然火箭还只是“躺”在火车拖曳架上,但它的气势还是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了震撼!接着我们来到一号“加加林发射场”,参观箭体上架的全过程。并不显得惊天动地,一切部从容有序地进行着,这个有好几层楼高、几百吨重的庞然大物,就那么“听话”地稳稳地“站”了起来,真叫人赞叹人类航天科技的神奇力量!由于此次TMA-16是多国合作项目,要同时将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3名航天员送上国际空间站,因此现场显得格外热闹,俄罗斯自不用说,美国和加拿大部有强大的“亲友后援团”,再加上我们这几个孩子也颇为引人关注,现场简直就像是一个“国际大PARTY”。
9月29日,我们终于见到了此次执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在航天员们看来孩子是天使,他们选择了我们的画作为他们的袖标,这是很奇妙的缘分!当我们三个孩子的手与三位航天员的手隔着玻璃对在一起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感觉到他们是那么开心、他们接收到了我们的祝福,那一刻,现场的所有人都被感动了!此次的队长俄罗斯航天员苏拉耶夫对现场的所有人说:“你们手中都有最好的摄像设备,但我建议大家在发射时不要用它。用你们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你们的心才会跟我们在一起,才能拥有最珍贵的回忆。”
9月30日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加加林发射台”。远远的,联盟号火箭安静地矗立在朝阳里,从容而又蓄势待发。我们首先出席了航天员出征仪式,当已经穿好宇航服的航天员走进大厅时,全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把杨利伟他们称为“航天英雄”!他们夜以继日地刻苦训练,在超重训练舱中体验9倍于人体体重的重压,在失重训练泳池中,一泡就是6~7个小时……此刻,他们作为我们的代表,带着全人类的梦想出发了,虽然个子部不高、穿着宇航服也无法站直身体,但他们却显得那么“高大”,我们高呼着他们的名字,为他们加油!
发射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围绕火箭的支撑架一个个打开,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不远处的火箭。突然,轰隆一声,火箭底部喷射出巨大的火焰,烟尘翻滚着,地面颤抖着……2秒钟后,火箭离开地面,尾焰发出耀眼的光芒,腾空而起,在场的所有人鄯兴奋地喊着、叫着、欢呼着……大约十几分钟后,广播里说了些什么,现场一下子又沸腾起来,掌声雷动,我们知道,发射成功了!所有人都在互相拥抱、击掌庆祝、拍照留念,一片欢乐的海洋,连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分享了这样的喜悦!
在此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多个航天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和航天训练基地。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模型等,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俄罗斯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人造卫星到加加林上天,很多辉煌的成就背后,部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甚至生命,参观中,我的心中无数次响起“了不起”、“伟大”这样的词汇,也记住了科罗廖夫(苏联航天泰斗)、加加林等的名字。我们了解了太空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何上厕所……呵呵,彻底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的同时,也让我明白,航天是一项综合科学,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
在航天纪念馆的“国际航天”展区,我很高兴地看到了我们中国的国旗和长征运载火箭的模型,但介绍还很少,我希望随着交流和合作,关于我们中国航天的内容也可以占满整个橱窗!我还看到了未来空间站的模型,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对接在上面,各国的航天员穿梭往来、密切合作。盼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航天员也能登上国际空间站,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次的航天之旅,对我来讲是最特别的礼物,进入发射场、与航天员们面对面的交流以及亲身感受火箭发射的震撼,这一切简直太棒啦!以前我会觉得“遨游太空”太遥远了,但经历过这个梦想的旅程后,当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爷爷问我:“你也想上太空吗?”,我非常肯定地回答:“我想上太空”!
航天是人类的未来,我们孩子也是未来,只要好好努力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乘着火箭去探索浩瀚的太空呢!
北京·潞河中学·初二(8)班 董玥
2009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