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启发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启发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思维,这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的认识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考虑直观性、科学性,要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地进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不是靠老师向学生下达思维的指令而能达到的,而是要依照思维活动的特点来进行。
  一、提供好的思维材料,使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好的思维材料。思维材料选择的好坏,对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正确探索事物之间的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从这几方面来提供学生思维的材料:1、通过语言直观勾画出已有的表象,或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绘,使学生形成对某事物的想像。2、组织学习对实物、模型、图表、教具进行观察。3、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提供思维材料,抽象思维是以理性材料为基础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由于有关知识的巩固程度不够,再现的知识并不是必须的,有时甚至会导致错误,这样就会使思维受阻。因此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复习一些必要的旧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地再现所学的知识,提供思维的理性材料。
  二、创设思维情景,引起认识需要。
  数学教学创设思维情景,就是要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产生—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思维情景。
  1、设障立疑——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就会有释疑的要求,也就有了认识的需要,立疑最终要质疑,不能操之过急,应予思考回旋余地,障碍难逾,疑团难解之处,要耐心启发,不必越俎代庖,让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思维过程才能更加慎密,知识掌握才能更趋牢固;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适当的困境,促进学生去认真思考;
  3、通过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来创设思维情景;
  4、通过不断地迫问来创设;
  5、提供类比来创设;
  6、通过联想来创设;
  7、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来创设思维情境;
  8、通过激发学生的数学美感来创设。
  三、适当的点拨和启迪,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自得”。
  提供思维材料,创设思维情境,只是提供了思维的条件和引起思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寻求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教师应该在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寻求达到目的的新方式,教师要激励学生而不要推着学生走,要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要代替挚生作出结论,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这个道理。数学教学中,教师常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自得”。
  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解决问题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得”;
  2、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自得”;
  3、揭露问题中的隐含的条件,引导学生“自得”;
  4、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得”;
  5、通过对原有问题的引伸或扩展,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抽象思维的过程中,按照思维的展开不同方式,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两种,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从同—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的方面,即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灵活采用各种变通办法,善于从同一对象中产生分化因素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中性思维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只注意发展学生的集中性思维而不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达到高级思维水平,也就谈不上发现、发明创造。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都要经过发散思维再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方能完成。正如数学大师波利亚所说的那样。创造数学过程中的数学是一门实验性归纳科学、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假设、猜想等这些在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数学研究中也起着同样重要作用。承认数学的两重性,即承认数学既是演绎体系,又是归纳体系,既有完美的形式,又有发展过程中的稚气,既是证明的科学,又是实验的科学。
  五、在培養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当用自己全部经验和知识,在对对象作过总体上的观察、分析后,直接接触事物的本质,作出假设,然后再对假设作出证明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逻辑思维是经过—步一步的严格分析推理而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思维;而直觉思维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为基础,而直接作出判断的一种思维,被波利亚称之为“合情推理”。直觉思维具有飞跃、顿悟的特征,不象逻辑思维那样严谨。直觉思维在创造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觉既是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产生的硕果。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必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
  不论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还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都要求教师通过数学教育教学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的基础,而思维品质是数学能力的灵魂,能力是知识、技能、思维品质的综合反映,用数学方法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数学教学心理学,就是为了依据正确的心理规律,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其他文献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教育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另一次革命。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
在当代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视。然而音乐教育在我们国家学校教育中历来不受重视这是人们所公认的。虽然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课在新课程的理论上受到了比较高的重视,但真正实践于学校教学活动中却是很不乐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以下这两个方面:  一、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我们现今掌握教育主导权的这部分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是一门具备社会实践性的学科,不再是让学生认为学了没意思的科目,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变得具有实践性,课堂上小组探讨的教学方式或者社会实践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旧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后,希望每一个学子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找到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新教学理念   近几年,国家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语文也不例外,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对于旧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发展,素质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推广。在素质教育观下,“题海战术”虽然仍然是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但是已经不再是主要途径,而是作为数学思想的一种辅助而已。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把握题型规律的前提下,掌握数学解题方法,顺利实现数学问题的解答,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而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学
期刊
多年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已经成了金科玉律,同时也成了学生拒绝朗读和背书的挡箭牌。事实上,对数理化或许如此,如果缺了因式分解,在数学的学习上,就会步步艰难,非补上不可。因此,学数理化就只能“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英语呢,就大谬不然了。Unit1和Unit2甚至UnitN并没有多少承接或者深浅的关系,英语教学本来可以不必太在意“循序渐进”。今天学疑问句,明天可能就去学祈使句,学多学少本质上没
随着输液行业的不断整合与发展,加上国家对输液行业的管控力度,为了确保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社会大众对输液的质量和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四川科伦药业股份
鉴赏古代诗歌,理解是前提,而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十分必要. 读者可以借”文”解诗,借”典”解诗,借”象”解诗,借”类”解诗,借”法”解诗,借”况”解诗.  古代诗歌的鉴赏是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因此,正确地理解古诗进而准确地鉴赏古诗也就成了考生追求的目标。要想解好这类题,首先要求考生对诗歌能够正确地理解,然后再进一步赏析、评价。因此,我们说理解古诗是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础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