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道德品质教育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加点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三、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1、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为了使教师在教每门学科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2、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角活动,,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和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实际上,学生把数学的知识结构(教材)转化成认知结构、数学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都必须由学生这一认识主体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实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示主体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创
期刊
摘要:从初中教材中四篇陶渊明的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渴望和平、自由生活的晋朝才子。  关键词: 教材 淡泊名利 渴望和平自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在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收录了陶渊明的四篇文章。分别是《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  从节选的这几篇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
内容摘要:面对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对习作的迷茫,我做了以下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重视写前指导,一旦孩子们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孩子说真话、表真情,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降低习作要求,消除畏惧心理,对中下等生可以实行放
期刊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原因,旨在探讨其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原因;对策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口语教学技能的目的是:“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描述事物,与人交往,促进交流和表达情感、观点、意见。”可见,新课标要求着重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自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美,感受美,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教材,发掘美  在钻研教材时,语文老师应带着审美的情感,审美的目光,把每
期刊
摘要:正确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城市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许昌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许昌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许昌市;旅游业;城镇化;协调发展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魏都区、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和襄城县,全境总面积4 996 km2,总人口约447万。许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已有些年头了,且有日益升温之势。现在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估都以“能否进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原则,甚至上升到“一票肯定”或“一票否决”的高度。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作者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劣有深刻的体会。同时,作者还对本校及周边学校的部分教师、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感受作了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隐患。下面就从课件制作缺乏
经过两次新课程专家培训,我对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看了一些名师的课例,感受最深的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于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尽可能大胆采用这些教学方式。两个多月下来,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很理想,碰到具体的习题漏洞百出,难以通过现实的考试关。我想,这样下去势必耽误学生的前程。为此,我调整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也随之显著提高。现就我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思考与各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