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为主院校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
  2013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已步入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认证的大门。《华盛顿协议》是多国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通过对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多边认可,实现对工程教育学历的互认。它拥有一套国际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公认的规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对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保障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工程类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将为广大工科学生未来的工程执业提供便利。全国上下以工为主的院校纷纷抢占工程教育认证的先机,摩拳擦掌进行此项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旨在实现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几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竞争力。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相关国家或地区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这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通行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尽快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工程师能力水平,提高我国工程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关注的提高,高等教育的评估和认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并得到充分发展。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就是工程技术行业的相关协会连同工程教育者对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过程。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成立了由76名教育界和产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及机械类、化工类等14个认证分委员会,目前已对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我国将采用国际化标准,在工科专业领域扩大认证范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点工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源于西方,欧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论和实践都较为深入。从欧美的认证实践看,只有当高等学校将认证资格获得当做一种资源看待时,高等教育才有动力参与质量认证;只有当认证能够带来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系统建立、完善,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时,高等学校才能获得质量认证的内驱力。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未来执业发展有更为密切和直接的关联,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互认是注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前提。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不同,评价是资格认定,而评估是评优。认证更多的是关注大多数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证与评估是点评与面评的关系,认证更侧重于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机制、条件和质量,而评估是对一所大学办学状况和条件的全面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国际实质等效性,我国工科专业既面临机遇,又接受挑战。我国当前的工程教育认证要强调“国际可比性”和“国际等效性”,与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认证标准和要求一致。总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撬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支点。
  二、以工为主院校工程认证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种教育质量保障、工程学位与工程师国际互认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必将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本科学校一千余所,约占高校总数百分之九十,工科专业本科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约三分之一。因此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对于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工程教育在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工业和工程教育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工程界对工程教育的指导,有利于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也有利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监督。
  以工为主的院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学校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于推进学校工程教育改革、促进和加强工科专业建设、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接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是学校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相关任务目标的重要举措,将对学校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工为主的院校,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以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在工科专业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本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框架和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性环节,面向工程实际培养人才,实现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接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就业市场国际化需求。发挥工科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和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课题来源:
  (1)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全面推动教学改革,辽教发[2014]123号(2014263)。
  (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辽宁省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研究,辽教发[2014]89号(JG14DB079)。
其他文献
摘 要: 遗传学对人类的优生极为重要,因为遗传学可以准确解释人类遗传病的原因,采取一些方法有效避免新生儿得遗传病。  关键词: 优生 男性 Y染色体 优生  性染色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自然》杂志报道,Y染色体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结构,这个结构能自我修复有害的基因突变。Y染色体从1500个基因退化到十几个基因,但新的发现确认为Y染色体迎来了春天。  生物在进化中出现了Y染色体。科学
理解能力是向高一级学府输送的生源必备的素质,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教材中设置多种形式的实验,而如何利用每一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呢?以下几点是我学习多位前辈的优秀经验总结出来的。  一、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高中生物正是实验技巧性强、生活化程度高、学习方法多样化的一门学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求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生物知识基础,才能跟随并超越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探究,这首先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学热身。课前预习是学习任何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课
摘 要: 军校研究生教育是为军队信息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军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问题,本文着重从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军校研究生 教育水平 提高策略  与地方研究生教育相同,军校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但是,军校研究生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教育主体、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结果等方面,应立足于军队院校
摘 要: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引领我国教学模式的变革。“绿色化学”是一门有着广泛的学生群体和知识涉猎面的课程,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上有很大优势。本文以参与式教学法在“绿色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例,阐述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重点和效果,揭示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积极作用,探讨参
摘 要: 首先梳理出科技产出能力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在数据可获得的前提下,以2000-2008年为时间维,采集科技产出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然后对科技产出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所有相关因素中筛选出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构建科技产出能力的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 回归分析法 科技产出能力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研究  一
摘 要: 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的趋势下,能否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闽台高校合作日渐频繁,两岸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并积极探索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职业适应性角度分析闽台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职业适应性 合作办学模式 人才培养  近年来福建省凭借人才智力和区域优势积极地和台湾高校进行跨区域合作,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
摘 要: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为了顺利适应全球贸易新规则及参与其中,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地区成立了自贸区。自贸区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进行的先行先试,另一方面会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这样,其改革措施必将对我国未来的市场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研究自贸区改革的目的、任务、措施的基础上,探讨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及经管类现代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