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3. 有利于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构建情感数学课堂的措施:1. 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情感氛围;2. 创设有生机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情感氛围.
【关键词】 情感因素;数学学习;兴趣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泰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动人情者,莫过于诚. 所以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的理想追求,人格尊严,不断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新教材在编写上也渗透了“体现数学人文价值”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处理教学内容,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 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教师应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贯彻和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一、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遇到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突破需要一定兴趣和良好的心境.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进行折纸活动,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心情,富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
2. 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可通过对他们的亲切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学生,为学生所感受,所以当教师热忱的主动去亲近学生时,学生也会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力才会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生不放,而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后进生,发挥情感作用.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采用愉悦法教学,努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力求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设计有趣、生动、丰富、有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和兴趣,不仅促进了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会促进了尖子生的发展.
3. 有利于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数学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如在教学“无理数”时,教师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先计算,很快就发现“没有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批判和发现阶段,再引导他们经历 “没有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等于2”的探索过程,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呢?如果有,猜一猜这个数大概是多少?”学生继续探索,在探索出这个数等于1.142…之后,发现这个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此时引导学生给这种数起一个名字,经过类比,学生猜测为“无理数”.这时,教师补充说:“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成员叫希伯斯,他对刚才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得出这种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是一种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新数,就称之为无理数.”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无理数的探索活动,体会了“从有限到无限”和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感受了数学发展的内部动力,并从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介绍中,感受到数学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构建情感数学课堂的措施
1. 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情感氛围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唯有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因此,只有在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人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使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讨论问题.通过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总之,要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喜悦.
2. 创设有生机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情感氛围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的心理(认识、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效,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列举数学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举例: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 意思是说有一口井,直径是5尺,不知深度,在井上立木杆5尺,从杆顶望水岸,井口直径有4寸被木杆挡住看不见,问井深多少. 学生画出示意图,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得出答案,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课堂上探究新知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和挖掘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上进的学科情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情感因素;数学学习;兴趣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泰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动人情者,莫过于诚. 所以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的理想追求,人格尊严,不断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新教材在编写上也渗透了“体现数学人文价值”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处理教学内容,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 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教师应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贯彻和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一、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遇到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突破需要一定兴趣和良好的心境.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进行折纸活动,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心情,富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
2. 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可通过对他们的亲切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学生,为学生所感受,所以当教师热忱的主动去亲近学生时,学生也会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力才会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生不放,而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后进生,发挥情感作用.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采用愉悦法教学,努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力求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设计有趣、生动、丰富、有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和兴趣,不仅促进了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会促进了尖子生的发展.
3. 有利于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数学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如在教学“无理数”时,教师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先计算,很快就发现“没有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批判和发现阶段,再引导他们经历 “没有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等于2”的探索过程,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呢?如果有,猜一猜这个数大概是多少?”学生继续探索,在探索出这个数等于1.142…之后,发现这个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此时引导学生给这种数起一个名字,经过类比,学生猜测为“无理数”.这时,教师补充说:“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成员叫希伯斯,他对刚才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得出这种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是一种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新数,就称之为无理数.”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无理数的探索活动,体会了“从有限到无限”和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感受了数学发展的内部动力,并从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介绍中,感受到数学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构建情感数学课堂的措施
1. 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情感氛围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唯有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因此,只有在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人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使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讨论问题.通过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总之,要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喜悦.
2. 创设有生机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情感氛围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的心理(认识、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效,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列举数学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举例: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 意思是说有一口井,直径是5尺,不知深度,在井上立木杆5尺,从杆顶望水岸,井口直径有4寸被木杆挡住看不见,问井深多少. 学生画出示意图,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得出答案,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课堂上探究新知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和挖掘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上进的学科情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