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交谊舞在我市高校发展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交谊舞是集健身、娱乐、社交、礼仪等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本课题对交谊舞在我市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为促进交谊舞在我市的普及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的指导。
  关键词 安阳 高校 交谊舞
  一、交谊舞概述
  体育舞蹈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蹈―民间舞蹈―宫廷舞―社交舞―新老标准舞等发展阶段。最早在宫廷中产生,直至1925年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对当时的社交舞进行了科学整理,将各种舞蹈的舞姿、舞步、跳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共同审定了7种公认的合乎标准的舞蹈,分别是:布鲁斯、慢华尔兹、慢狐步、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7种交谊舞。至此,国际上便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交谊舞舞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交谊舞”。
  交谊舞起源于西方,又称舞厅舞、社交舞、舞会舞,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交舞蹈。交谊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就已传人我国,八十年代交谊舞成为非常流行的健身方式。根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人民群众在体育锻炼的各项运动中,参加交谊舞进行健身的占33.3%。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交谊舞的热潮。它拓展了全民健身的类型,激活了全民健身的机制,也使人民群众身心受益。
  二、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安阳市普通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交谊舞在我市高校发展的优劣势等进行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一)交谊舞运动在我市高校中开展的优势分析
  1.学生对交谊舞喜爱程度的调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交谊舞教学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交谊舞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集时尚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身。把交谊舞纳入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在教学中,良好的心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同样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鉴别接收能力较强。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喜欢和喜欢交谊舞的学生占82%(N=978)。这说明交谊舞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2.开设交谊舞课,有利于我市体育教学改革
  新时代的大学体育课程应与时俱进。交谊舞深受广大健身者的青睐。调查显示交谊舞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同时与社会体育接轨,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把它纳入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能够顺应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在高校开设交谊舞,不仅拓宽了高校体育教育的范畴,同时还对改革体育课的内容,激活教学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3.交谊舞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交谊舞将艺术美有机地融合于运动之中,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其美育价值在于健康美与塑形美。同时交谊舞是两人配合的形式,在锻炼过程中可以培养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能力,达到人人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同时舞伴之间的默契配合、精湛的技艺、精心的编排给人以美的感受。潜移默化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交谊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交谊舞除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外,在社交、娱乐、健身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而调查显示学生喜欢交谊舞的原因包括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娱悦身心、人际交往、塑造优美形体、培养气质、时尚娱乐、缓解压力、健身成本低、简单易学等等。这些都属于社会适应能力范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较差。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承受着来各方面的压力。交谊舞是一项必须由两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促进学生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同时可增加自尊和自我约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感、责任感以及认识社会的能力。从而增进人际交往,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衔接。
  5.交谊舞的自身特点适合在高校开展
  交谊舞内容丰富多样,难易程度不一,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交谊舞动作简单易学,入门较快,比如慢三,易于在校园体育活动中推广;交谊舞运动强度可大可小,可随意调节,符合大众口味;交谊舞对场地器材要求简单,只需要一块空地配合音乐就可以起舞,运动成本低,符合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而参与调查的各高校都有简易的场地初步满足教学需求。
  (二)交谊舞运动在我市高校开展的劣势分析
  1.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师资不足
  所调查的安阳市各高校均没有开设交谊舞课程,所以各校也没有相应的交谊舞组织管理机构和专业的教练员。仅部分学校有学生会自发组织的交谊舞协会,但因为是自发组织,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学校交谊舞教练员绝大部分都是从其他项目转过来的,很多教师缺乏舞蹈运动经历,执教时间短,教练员的专项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引进或培训专业交谊舞教师是我市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交谊舞教材
  目前图书市场上,有关交谊舞的书籍有很多,但由于交谊舞的种类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无法确定究竟哪本适合自己。调查中老师和学生均反映学校应该补充有关交谊舞的教材,用以指导交谊舞爱好者。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高校交谊舞教材的创编和规范势在必行,这一点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五、促进交谊舞课程在我市普通高校开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重视,优化课程设置
  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有关领导应重视交谊舞运动在本校的开展。借鉴其它学校、地区普及推广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措施,为交谊舞舞运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促进交谊舞舞在安阳地区的开展。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将多样化的交谊舞内容融入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对交谊舞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初、中级难度的交谊舞。   (二)加强师资建设
  “应急型”交谊舞教师虽然暂时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不利于交谊舞的长远发展。调查显示对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修是最好的途径,其次是自学。目前解决交谊舞师资的方法有:第一,学校根据需要将本校的部分教师派送出去,参加长期或短期的专业强化培训;第二,学校可引进新的交谊舞教师来充实本校师资;第三,学校也可聘请商业健身俱乐部教练来学校教学,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总之,各高校应加大投资、培训力度,充实交谊舞师资。
  (三)重视教材建设
  交谊舞教材建设是开设交谊舞课与交谊舞在普通高校普及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认为交谊舞教材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依据开课方式及上课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二,把交谊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尽可能地融合进去;第三,分析学生的主体条件,因材施教。
  (四)控制上课人数,均衡男女生比例
  交谊舞教学的人数应控制在每班20对左右。调查显示交谊舞选项课男生很少,在双人练习时大部分女生只能和女生结伴跳,长此下去会影响他们学习交谊舞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交谊舞的发展。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动员、吸引男大学生选择交谊舞课程。这是开展交谊舞过程中一项不可小觑的工作任务。
  (五)加快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课离不开场地设施。虽然交谊舞对于场地器材要求相对简单,但是在交谊舞教学中只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木地板、镜面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等,才能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与熏陶,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应当重视教学场地的建设,逐步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六)营造良好的校园交谊舞氛围
  课外交谊舞活动的开展是交谊舞课程的重要补充,应积极开展。依托体育部门和学生会组织发展交谊舞运动。充分利用社会媒体、校园广播电台、交谊舞协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介绍交谊舞,逐步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交谊舞在我市高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2] 赵莉.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 王红祥.对体育院校交谊舞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
其他文献
淅淅沥沥,雨还在下.rn那原本被我选择性地遗忘、搁置在角落的钢琴,偏又总是在这样静谧的时刻,吸引着我.我好似受到了它的感召,坐在了它面前.
期刊
一、可怜的丹尼rn在一个大房子里,住着一条狗,还有一只小小的猫头鹰 —— 丹尼和小鹰.它们的主人每天精心喂养它们,丹尼和小鹰没事就在一起玩耍,因此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