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双面金属光栅设计优化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增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耦合效率的双面金属光栅结构。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3D-FDTD)对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双面结构金属光栅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周期、占空比、金属层厚度结构参数下探测器的电场分布及相对耦合效率,确定了4.8μm探测器优化的双面金属光栅结构。与顶部和底部单层金属光栅结构比较,双面金属光栅结构探测器相对耦合效率提高到3倍以上。探测器相对耦合效率随光栅周期变化的双峰曲线特性体现了双面金属光栅结构在双色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光耦合方面的潜力。同时该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单色、双色及多色量子阱焦平面红外探测器。 A double-sided metal grating structure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quantum well infrared detectors.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3D-FDTD)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double-sided metal grating of GaAs / AlGaAs quantum well infrared detectors. By comparing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ativ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he detector with different period, duty cycle and thickness parameters of the metal layer, the double-sided metal grating structure with 4.8μm detector was determined. Compared with the top and bottom single-layer metal grating structure, the relativ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he double-sided metal grating structure detector increases more than 3 times. The bimod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lativ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he detecto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grating period shows the potential of the double-sided metal grating structure in the optical coupling of the two-color quantum well infrared detec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can also be applied to monochromatic, two-color and multi-color quantum well focal plane infrared detector.
其他文献
光栅副是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最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和衍射效应直接与检测精度相关。文中深入地分析了单光栅与双光栅衍射特点,并且从空间调制模型的角度推导光栅副对莫尔条纹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掺杂钼酸盐的ZnMoO4:Ce4+蓝色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
基于单模-多模-单模光纤(SMS)结构的模间干涉现象,在外界环境变化时SMS光纤结构输出光场散斑图样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用于振动、应力及温度检测的光纤传感系统。该系统使用
循环干涉型光学陀螺的损耗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耦合器对于光强的分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向耦合调制器代替普通耦合器的改进方案,利用定向耦
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统计学方法,对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估计并去除系统的噪声,提高光纤传感系统的准确度。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属于线性动态系统,被测温度是服从高斯-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的离散时间状态变量,状态噪声是加性高斯白噪声。基于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推论(MAP)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新的测量值通过量测更新方程修正后验状态估计值。这种迭代的算法最终可以得到状态的最优估计值。该模型和算
商用化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的误差一般要求小于0.2%,信号处理方法是决定该类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论述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光路结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和干涉
针对传统视频型火焰检测算法误报率高、局限性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四步火焰检测算法。首先利用一种自适应混合高斯模型(GMM)检测视频序列中的运动目标;然后采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分割疑似火焰区域与非火区域;再提取疑似火焰区域的面积变化、表面不均度等时空特征参数;最后将这些特征参数输入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以识别火焰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不但在提高了检测率的同时降低了误检率,而且适用
针对Tetrolet变换算法对图像去噪后存在方块效应的缺陷,文中对Tetrolet变换算法进行了扩展和改进,并引入移位(Cycle Spinning)来有效消除Tetrolet变换算法中的方块效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能有效去除噪声,而且可得到更高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图像的主客观质量。去噪后图像保留了原始图像的边缘和细节等局部特征,较为平滑,且方块效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抑制,因而该算法是
由于基于帧间配准误差最小化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IRLMS)在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的校正过程中,对于存在运动前景的场景缺乏对运动前景位移的准确估计,和配准精度较低时校正参数不能自适应地控制其更新速率,产生鬼影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帧间误差最小化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使用LK光流对场景中的运动前景进行重新配准,估计出运动位移,修正误差图像,以克服前景运动产生的鬼影现象;同时通过估计出
取穴准确性是决定针灸效果的最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对取穴体表特征进行精确地定位。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人体体表特征定位的光学方法,在光学检测平台上通过相机采集不同方向的图像,选取合适的Gabor滤波器参数,得到图像的强度响应并提取局部极大值,从而获得定穴体表轮廓特征。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采用Sobel算子、Canny算子、LoG算子以及Gabor滤波器分别对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对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