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对“非传统安全”的兴趣不断增强,学者们普遍认为安全已经不仅仅是以军事安全为主体的国家安全,即使是国家安全问题,也涉及国家制度、环境、生态、资源、网络和信息,以及社会中尤其是人的安全等各个方面。本文从非传统安全的界定入手,浅论非传统安全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
关键词:安全 非传统安全 传统安全 外交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特点是: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和新的国家安全观念的出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和很多国际组织都更加重视跨国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恰逢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紧密联系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对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摆在我国外交方面的重大课题。
一、对非传统安全的定位
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科的重要领域。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与权力的概念非常接近。目前,国际关系学术界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迄今为止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非传统安全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 是指那些区别于传统军事安全, 又能够给国家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安全因素。
(1)传统安全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安全互动问题;非传统安全主要关注“跨国家”的安全互动问题。
(2)传统安全将“主权国家”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非传统安全将“非国家行为体”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
(3)传统安全主要关注军事安全;而非传统安全主要关注非军事安全。除此之外,传统安全还关注国家、国家主权、领土等, 认为安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关切的重心是人类和社会的安全, 更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类能否维持和发展为最基本的内容和目的。
(4)传统安全注重使用军事方式维护国家安全, 其安全理念是“零和”模式, 即“此国之得为彼国之失”; 非传统安全强调“综合治理”, 更注重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其安全理念是“非零和”模式, 致力于“双赢”。
二、非传统安全与中国
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处于相互依存中。当非传统安全问题呈上升的趋势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传统安全依然存在,但是非传统安全已然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安全,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越拉越紧密的时代,由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愈来愈高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以此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经济。其次是环境与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已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如我国北风最近几年频发的沙尘暴,既有邻国的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原因,更有我国的生态原因。
第二是民族分裂主义者,即上海合作组织有关文件提到的“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他们的恐怖活动已经影响了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生活,因此如何进行与国际合作,在外交上努力争取与国际组织合作,已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第三是跨国犯罪,近年来跨國犯罪有了明显的增长,要打击跨国犯罪最好的就是在外交上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面对非传统安全,中国外交的新思路
冷战结束以来,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 中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 不仅适时提出新的安全理念, 将非传统安全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范畴, 而且为此进行重要的外交实践。1996 年, 中国根据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实际, 正式提出“新安全观”。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至此,“上海五国”机制正式启动,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转变外交理念,树立新的外交思路。
第一,转变观念,提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安全已经成为多层面的概念。如何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全和生命安全,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提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新的认识。“新安全观”超越了单方面安全范畴,突破了狭义的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免于领土受到侵略,强调了综合安全,提高了非传统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为我国外交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首先,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党和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其次,人民大众参与外交决策的意愿和能力逐步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外交思路。对于人民大众的这种需求和意愿,不仅要求政府表示支持,而且也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性安排。其三,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多地威胁全人类的利益,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关注全人类安全发展,一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仅仅代表本国人民的利益,更应代表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即只有树立为全人类利益服务的外交,才能真正保证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实现。
第三,完善体制和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应急机制。一方面必须完善体制和措施,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的挑战与威胁;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完善国际合作与应对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才能造福全人类。
所有这一切, 对于中国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均已产生实际的效果。中国将继续加强非传统安全的研究, 扩大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推广中国的新安全观, 转变外交思路以适应新时代的国际形势的要求,同时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成.非传统安全的基础特性众其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
[2]王缉思,查道炯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非传统安全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3]王缉思、查道炯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中国外交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4]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关键词:安全 非传统安全 传统安全 外交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特点是: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和新的国家安全观念的出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和很多国际组织都更加重视跨国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恰逢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紧密联系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对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摆在我国外交方面的重大课题。
一、对非传统安全的定位
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科的重要领域。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与权力的概念非常接近。目前,国际关系学术界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迄今为止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非传统安全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 是指那些区别于传统军事安全, 又能够给国家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安全因素。
(1)传统安全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安全互动问题;非传统安全主要关注“跨国家”的安全互动问题。
(2)传统安全将“主权国家”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非传统安全将“非国家行为体”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
(3)传统安全主要关注军事安全;而非传统安全主要关注非军事安全。除此之外,传统安全还关注国家、国家主权、领土等, 认为安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关切的重心是人类和社会的安全, 更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类能否维持和发展为最基本的内容和目的。
(4)传统安全注重使用军事方式维护国家安全, 其安全理念是“零和”模式, 即“此国之得为彼国之失”; 非传统安全强调“综合治理”, 更注重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其安全理念是“非零和”模式, 致力于“双赢”。
二、非传统安全与中国
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处于相互依存中。当非传统安全问题呈上升的趋势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传统安全依然存在,但是非传统安全已然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安全,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越拉越紧密的时代,由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愈来愈高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以此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经济。其次是环境与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已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如我国北风最近几年频发的沙尘暴,既有邻国的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原因,更有我国的生态原因。
第二是民族分裂主义者,即上海合作组织有关文件提到的“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他们的恐怖活动已经影响了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生活,因此如何进行与国际合作,在外交上努力争取与国际组织合作,已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第三是跨国犯罪,近年来跨國犯罪有了明显的增长,要打击跨国犯罪最好的就是在外交上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面对非传统安全,中国外交的新思路
冷战结束以来,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 中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 不仅适时提出新的安全理念, 将非传统安全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范畴, 而且为此进行重要的外交实践。1996 年, 中国根据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实际, 正式提出“新安全观”。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至此,“上海五国”机制正式启动,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转变外交理念,树立新的外交思路。
第一,转变观念,提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安全已经成为多层面的概念。如何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全和生命安全,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提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新的认识。“新安全观”超越了单方面安全范畴,突破了狭义的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免于领土受到侵略,强调了综合安全,提高了非传统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为我国外交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首先,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党和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其次,人民大众参与外交决策的意愿和能力逐步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外交思路。对于人民大众的这种需求和意愿,不仅要求政府表示支持,而且也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性安排。其三,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多地威胁全人类的利益,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关注全人类安全发展,一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仅仅代表本国人民的利益,更应代表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即只有树立为全人类利益服务的外交,才能真正保证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实现。
第三,完善体制和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应急机制。一方面必须完善体制和措施,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的挑战与威胁;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完善国际合作与应对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才能造福全人类。
所有这一切, 对于中国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均已产生实际的效果。中国将继续加强非传统安全的研究, 扩大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推广中国的新安全观, 转变外交思路以适应新时代的国际形势的要求,同时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成.非传统安全的基础特性众其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
[2]王缉思,查道炯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非传统安全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3]王缉思、查道炯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中国外交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4]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