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对“非传统安全”的兴趣不断增强,学者们普遍认为安全已经不仅仅是以军事安全为主体的国家安全,即使是国家安全问题,也涉及国家制度、环境、生态、资源、网络和信息,以及社会中尤其是人的安全等各个方面。本文从非传统安全的界定入手,浅论非传统安全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
  关键词:安全 非传统安全 传统安全 外交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特点是: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和新的国家安全观念的出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和很多国际组织都更加重视跨国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恰逢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紧密联系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对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摆在我国外交方面的重大课题。
   一、对非传统安全的定位
   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科的重要领域。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与权力的概念非常接近。目前,国际关系学术界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迄今为止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非传统安全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 是指那些区别于传统军事安全, 又能够给国家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安全因素。
   (1)传统安全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安全互动问题;非传统安全主要关注“跨国家”的安全互动问题。
   (2)传统安全将“主权国家”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非传统安全将“非国家行为体”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
   (3)传统安全主要关注军事安全;而非传统安全主要关注非军事安全。除此之外,传统安全还关注国家、国家主权、领土等, 认为安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关切的重心是人类和社会的安全, 更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类能否维持和发展为最基本的内容和目的。
   (4)传统安全注重使用军事方式维护国家安全, 其安全理念是“零和”模式, 即“此国之得为彼国之失”; 非传统安全强调“综合治理”, 更注重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其安全理念是“非零和”模式, 致力于“双赢”。
   二、非传统安全与中国
   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处于相互依存中。当非传统安全问题呈上升的趋势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传统安全依然存在,但是非传统安全已然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安全,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越拉越紧密的时代,由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愈来愈高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以此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经济。其次是环境与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已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如我国北风最近几年频发的沙尘暴,既有邻国的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原因,更有我国的生态原因。
   第二是民族分裂主义者,即上海合作组织有关文件提到的“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他们的恐怖活动已经影响了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生活,因此如何进行与国际合作,在外交上努力争取与国际组织合作,已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第三是跨国犯罪,近年来跨國犯罪有了明显的增长,要打击跨国犯罪最好的就是在外交上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面对非传统安全,中国外交的新思路
   冷战结束以来,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 中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 不仅适时提出新的安全理念, 将非传统安全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范畴, 而且为此进行重要的外交实践。1996 年, 中国根据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实际, 正式提出“新安全观”。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 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至此,“上海五国”机制正式启动,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转变外交理念,树立新的外交思路。
   第一,转变观念,提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安全已经成为多层面的概念。如何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全和生命安全,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提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新的认识。“新安全观”超越了单方面安全范畴,突破了狭义的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免于领土受到侵略,强调了综合安全,提高了非传统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为我国外交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首先,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党和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其次,人民大众参与外交决策的意愿和能力逐步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外交思路。对于人民大众的这种需求和意愿,不仅要求政府表示支持,而且也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性安排。其三,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多地威胁全人类的利益,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关注全人类安全发展,一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仅仅代表本国人民的利益,更应代表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即只有树立为全人类利益服务的外交,才能真正保证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实现。
   第三,完善体制和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应急机制。一方面必须完善体制和措施,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的挑战与威胁;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完善国际合作与应对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才能造福全人类。
   所有这一切, 对于中国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均已产生实际的效果。中国将继续加强非传统安全的研究, 扩大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推广中国的新安全观, 转变外交思路以适应新时代的国际形势的要求,同时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成.非传统安全的基础特性众其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
  [2]王缉思,查道炯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非传统安全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3]王缉思、查道炯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之中国外交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4]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健身休闲的需求呈迅猛发展的趋势,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和推进器。为推进杭州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
文章采用新经济地理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的分析框架讨论影响体育服装制造业区域增加值及从业人员数的环境因素,基于2007年全国13个省市级横截面数据,通过计量分析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教育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当前差异化教育的表现形式.对翻转课堂、云课堂、微课程教育形式作简单介绍.以实例形式指出“大数据”教育资源为实现差异化教育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