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定境遇下,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及虚拟现实技术更为广泛地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时空重组的进程中,审视“虚拟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意识纽合、价值勾连及空间衔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质属性和运作机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本规律,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建构为中心;遵从实践导向,以特色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建设为基础;坚持求异思维,以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建设为关键;坚定工具属性,以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的涵养为落点,全面推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形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阶段教授的学科当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最为紧密的就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在高校当中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的科目相比大学语文更重的是能够承载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在于首先明确当前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推进其文化渗透的具体实施路径.
平克斯和米纳汉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四个基本系统内涵丰富,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改变推动者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构成的社会工作实践框架,提供了一个重新诠释和指引社会工作实践的框架,拓宽了对社会工作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醒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是目标系统,要注意不应让问题适应方法而应让方法适应问题,强调了融入行动系统的重要性.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地方性高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论文从教学系统、教学手法以及教学考核三个方面,指出全过程式模块化教学是重组聚合相关教学改革措施的颇具实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