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诗歌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尤为重要。从历年高考试题中总结出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鉴赏诗歌。重提新的诗歌学习方法:细读法,并进行简要解读。
  [关 键 词] 诗歌教学;方法指导;鉴赏;细读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83-01
  中国是诗的大国。但在中国,诗不单单是一种文学艺术,同时也被用来抒发志向与情怀。因此,早在三千年前的《尚书·尧典》中就有了“诗言志”的记载。提到诗言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2年新华网、人民网所做的专题报道:《十年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以诗言志、言情、言思》,比如,总理引用过杜甫的“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引用郑燮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引用过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引用台湾诗人林朝崧的诗句“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虽然时过境迁,但诗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在日益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相信诗歌教学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那么,在应试化教育的今天,诗歌鉴赏能力仍然要在卷面当中呈现出来。首先,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部分试题。在这套卷中选择的是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设置的两道问题分别是:其一,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二,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从设置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诗歌鉴赏的范畴。在名篇名句默写中,选取的是屈原的《离骚》,王维的《使至塞上》,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其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诗歌部分的试题,在这套试卷中选择的是周邦彦的《关河令》,设置的两道问题分别是:其一,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其二,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在名篇名句中,选取的是《孟子·公孙丑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论语·为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经典佳句。
  从近两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诗歌部分命题来看,我们注意到题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语言、形象、意旨和写法四大类。那么,在诗歌教学的方法指导中,归纳与总结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归纳得越清晰,总结得越全面,越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下面选取写法和形象(意象)两大部分进行归纳与总结。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写法”所涉及的内容的归类。“写法”涉及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五个方面。意象,简单说就是包含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对意象的分析最为重要,意象是表达诗人思想,抒发诗人感情的载体,学生只有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把握作者独特的感情,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鉴赏诗歌。对意象的把握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的积淀。
  诗歌中的有些形象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审美习惯等水乳交融,并形成具有稳定含义的特殊意象。例如,“柳”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送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典型的折柳送别诗。又比如,“菊”也是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象。提到“菊”,人们自然而然将其与高洁、隐逸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陶渊明酷爱菊,在《饮酒》中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咏菊名句。
  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种新的诗歌鉴赏方法:细读法。“细读法”这个概念始于英国理论家瑞恰慈的课堂教学实验。瑞恰慈20世纪20年代在剑桥及其他几所大学讲授诗歌的几年中,做了一个实验。在他的课堂上,把一些诗歌分发给了他的学生。分发下去的诗歌,只有文本,并没有标注作者以及作者的介绍或其他的注释,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诗歌,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当学生完成了对诗歌的评论,交上来的结果确实令人惊讶。对每一篇诗作的评论,从主题到写作技巧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意见。他由此提出,应该采取新的提高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批评方法,这就成为新批评之细读法的起点。
  细读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解读:包括细读语言、细读结构、细读语境。我们坚持的原则一直是以文本为中心,在除了文本之外无法掌握大量的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完成文本解读。简单地概括为:用文本解读文本。在这里我们就要通过新批评的语境理论来进行解读。新批评语境理论在高中诗歌文本解读中的教学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词语意义的深层剖析上。词语的意义通过整个文本语境可以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所以,在诗歌文本解读中,从来都不主张孤立地对待每个词,也就是一个词与另一个词之间都是有着微妙联系的。
  诗歌学习方法的指导,任重而道远。以上是本人在学习和实践中归纳与总结的部分内容,亟待成熟,期待各位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胡春华.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J].教师通讯,2014.
其他文献
通过介观机理解析及子模型的优化,对已建立的快速流化床动力学统一模型进行了改进。包括:1)模型参数n和气相速度有效系数F(β)的介观模型确定方法;2)A型噎塞Yang公式摩擦系数
[摘 要] 高校教育背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沉重的使命。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其发展目标,其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对高校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高校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85-01  一、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数学一直是大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体验,来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一教学法非常契合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的需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教师要细化体验式教学法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需设定学生完成的内容和目标。  [关 键 词] 体验式教学法;高职高专;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