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是生物教学中获取生物经验知识和检验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探究;学习兴趣;互动意识;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中要实现有效教学,作为教育者,最关键的一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笔者明确: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有着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澜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进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寻求新知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和获得新知的自豪,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生物课。
  例如: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1)明确调查目的:在大自然中学习生物使学生感到兴奋,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使调查具有盲目性。让学生明确主要目的,使探究更具有针对性。
  (2)自由分组分工: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调查和探究中。
  (3)确定调查对象: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确定材料用具:通过思考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严密性。
  (5)制定调查计划并设计调查表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实施调查:真实记录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使学生感受探究过程的艰辛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7)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学生解除困惑、豁然开朗,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调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将个性化的技能和爱好融入到生物实践之中,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激发和传递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形成以问题为动力、以探究为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还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兴趣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互动,师生互动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如何培养?皮亚杰认为,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而所有儿童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的本能。通过探究可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在教师有意识的组织、指导和促进下,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交往、互助的教学统一,真正实现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活动的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并构建 “师动带生动、师生互动、生动课生动、生生互动” 的良性互动状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初中生物的课程理念之一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是重要途径。自主探究活动是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教学中充分并灵活运用自主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例如:探究“光照或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整个探究历时一周,学生每天按照实验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管理,每天早中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将本小组探究结果与班上同学交流,相互探讨实验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清楚的观察到:经过不同的处理,植物的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比较自主探究得到的结果和教材上的结论,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学中的每一个现象,都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此,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提倡用事实说话。俗话说:事实是说明一切最好的武器。
  可见,探究可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探究是生物教学中获取生物经验知识和检验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通过探究,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成.《课堂教学设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实现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数学课堂如何才能提高效率,促进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来分析,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其次是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首先,我们就课堂本身的构成作一个分析。课堂教学是教学中
王羲之书《清和帖》,草书四十字.《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均收刻此帖.《宣和书谱》王羲之草书帖目著录《清和帖》有四本,又有《清和》等帖的记载.『清和』一词羲之尺
期刊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本文主要从熟悉课程要求、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设计和创造学习氛围等四个途径来探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堂教授的内容。  关键词:课程要求;训练思维;教学密度;学习氛围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摘 要:所谓漫谈,《现代汉语词典》说:不拘形式地谈体会或发表意见。我所理解之漫谈,兴之所起,乱七八糟,胡扯一通而已,不标榜学术专业,仅与同行共勉罢了。  关键词:历史;教师;学生;备课  都说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先备好一堂课。套用一句俗话就是“磨刀不费砍柴功”,借用专家言论就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欲要作诗,功夫在诗外”。准备工作太重要,而当下还有很多历史老师的磨刀功夫还存在很多的欠缺。经常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
摘 要: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要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为核心。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小学朗读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困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困境;对策  一、小学朗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四种基本能
摘 要:基于一些高中理科生不愿在历史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轻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我们的一些教师也对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认识不够,因而不能很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因,笔者在本文中为我们谈论了高中生学习历史的两方面现实意义,即: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理解预测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少不了运用历史知识;从历史的角度对国家、社会、个人进行深层面思考,离不开运用历史判断的眼光。  关键词:新课标;
摘 要:新课改的推行的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是中职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的改革也极其重要。中职体育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职体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体育;素质教育;教学创新  众所周知,体育课对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等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中职体育教学却成为了一块短板,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