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丰顺:村美民富产业旺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广东梅州丰顺县大龙华镇长埂村鹤冠嶂上,村党支部书记钟石丹正带领村民采摘新茶,采茶者中不少是村里的贫困户。
  “月收入能稳定在3000元左右,加上丈夫打工,家里一年的收入超过6万元。”村民吴秀丽说,现在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丰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丰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丰顺着力发展茶叶、青榄等优质农产品种植,不断促进产业兴旺。
  一系列组合拳成效明显,丰顺的农民钱包鼓了,农村环境美了,农业发展强了。

1.4万人摘掉贫困帽


  早上7点,砂田镇黄花村村民李水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要趁着立夏前播撒蔬果种子。锄开土地,洒水,将事先搭建好的蔬菜架放到土中……每个步骤,李水源都十分熟练。“之前,我一个人能种5亩地,手术后完成1亩的播种已经是极限了。”他说。
  因为患有心脏病,今年50岁的李水源不能干重活,劳动强度稍大些就感觉体力不支。回想起拿到诊断书的那天,李水源说像做了一场梦,“医生告诉我需要手术治疗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感觉像活在梦里。”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术后康复……每一项费用都让李水源难以承受,“家里住房没改建,妻子没工作,两个小孩还要读书,什么都需要钱,真是愁死人。”纳入贫困户名单的李水源叹了口气,话语间满是忧虑。
  为了给贫困户提供稳定收益,丰顺县实施了扶贫小额信贷项目,通过政府贴息形式,以贫困户的名义从丰顺县信用联社、县邮政银行、县农业银行共贷出8151.65万元,投入广东蓝田实业有限公司,每年固定分红投资总额的8%,得到的收益全部按人数平均分配给每户贫困户,户均收益达2400元。
  同时,将7794.88万元的资金分3次投入广东天亿事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旅游项目中,旅游扶贫项目每年固定收益为8%。
  两项产业的分红,使李水源一家年收入增加了4500多元。
  在广州市花都区驻黄花村第一书记李雄的引荐之下,李水源的妻子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月收入2300元。
  “我种菜加上做些手工,每个月能有约1600元的收入,加上妻子的工资,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万元。”李水源说,“房子政府帮着改造好了,妻子又有了稳定工作,还清债务、过上美好生活指日可待,想想就开心。”
  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丰顺县以贫困户持续增收脱贫奔小康为主线,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让扶贫模式从输血向造血、活血转变。
  依托百亿电商支柱产业,打造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丰顺引导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与丰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电商扶贫合作协议,在全县61个省定贫困村建立电商站点,推进消费扶贫,线上线下双推动,将扶贫农产品销售到全省各地。
  同时,在各镇、村满足条件的屋顶,建立光伏发电板,以电生财。
  截至目前,丰顺61个相对贫困村全部退出,退出率为100%;5359户14663人脱贫,脱贫率为99.93%;5203户13876人退出,退出率为94.57%。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傍晚时分,阳光由烈变柔,大龙华镇长布村的村民陆续到村里的小河边散步。
  石子步道,两边种着桂花和杜鹃,绿油油的草坪与清澈的河水消解了热气。旁边的塑胶篮球场上传来阵阵加油声,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进行。
  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亮起,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凉亭里,吹着晚风聊着天,十分惬意。
  该村党支部书记谢耀峰介绍,河边步道与绿化建设是去年6月完成的,总投资约100万元。“除了省、市、县政府投资,我们还号召乡贤捐款,共同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环境。”
  说起过去的河道,79岁的村民胡姜南直摇头,“以前小河边长满杂草,还有村民建的鸡舍、鸭舍,空气中常有怪味,河水也不清澈。村里也没有供村民休闲的地方,干了一天的农活后,大家就待在家里,远没有现在这般热闹。”
  良好的人居环境既给农民生活送去健康,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又给农村带来新气象、新面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但在整治过程中,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如征地拆迁、改造方案群众不满意等,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干部劳心力,群众不买单”的现象。
  如何改?长布村的做法是模范带头、群众参与。
  村里河道长约两公里,涉及30多户村民的土地。“在整治人居环境的总费用中,没有拆迁用地的补偿费用,这意味着村民必须无偿让出土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不容易。”谢耀峰说。
  “我们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对清拆征地、河道改造等问题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动员村民参与到环境整治中。”胡姜南说。遇上不同意无偿征地的村民,胡姜南会亲自上门做工作。
  最难的时候,他上门劝说了6次,“我把利弊和村民讲清楚,告诉他们不要斤斤计较,一小块地不值多少钱,但提升环境可是终身受益。”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造,长布村河水清了、河岸美了,文明新风吹进了村里的家家户户。“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来打篮球的人喝完饮料也会将瓶子带走。”村民谢小华说。
  长布村河道改造是丰顺抓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丰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美丽丰顺·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行动,通过模范带头、群众参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全县完成行政村规划编制108个,“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达100%,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184个,建成新农村示范村21个,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21个。

龙头带动茶产业发展


  驱车行驶至鹤冠嶂的茶田,漫山遍野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正是采茶季节,长埂村的茶农们戴着草帽在茶树间忙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
  “今年气候不错,应该能卖个好价钱。”钟石丹掐起一根小叶茶芽仔细地观察着。钟石丹是一名80后茶农,23岁开始与茶叶打交道,现在已成为一名掌握种茶、采茶、制茶等多种技术的茶叶能手。
  本在市里工厂打工的钟石丹,由于家庭原因回到农村,操持起祖辈留下的茶产业,“我们茶园最老的一棵茶树已经有上百年历史。”
  她介绍,茶园内的茶叶共有4个品种,按照茶树的年龄、种类、制茶工艺来划分,每亩茶叶的平均产量为10斤。“按照茶树种类可分为小叶茶和大叶茶,小叶茶产量较低,大叶茶产量较高。一般来说,茶树年龄越大,茶越香,产量就越低。”

  丰顺深入推进“美丽丰顺·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行动,通过模范带头、群众参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细致的管理、细腻的制茶手艺及良好的品质,让钟石丹的茶葉供不应求,每年都有大量茶商前来订购。“光是春茶,一年的产量就有上万斤。最好的茶叶能卖到6000元一斤,茶叶还没开始采摘就被订购了。”钟石丹说。
  当地山多地少,海拔较高,为高山绿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少农户也种植茶叶,但因各自发展,未能形成产业链,缺乏规模化、品牌化效应,难以提升鹤冠嶂的茶叶售价。“村子常住人口有68户,种植茶叶的就超过50户。”钟石丹说。
  2018年,还是村党支部委员的钟石丹决定成立长埂村鹤冠嶂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茶农共同致富,“我们和农户约定,加入茶叶合作社之后,滞销的茶叶按统一价格收购。”
  同年,钟石丹注册成立鹤冠嶂茶叶公司,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对鹤冠嶂茶进行培育、种植和品牌深加工。
  2018年,丰顺组团参加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现场设立丰顺高山茶展馆,并举行了丰顺县高山茶推介品鉴会。鹤冠嶂茶叶公司作为丰顺茶企代表在现场进行推介,将鹤冠嶂绿茶品牌传到全国各地。
  “现在,公司年产量达4万斤,收益达600万元,纯利润达300万元。”钟石丹说。
  同时,长埂村依托茶叶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在在茶叶基地上班,负责采茶、除草、浇水等工作,收入很稳定。”村民吴秀丽说。
  丰顺正积极探索“龙头企业 合作社(基地) 农户”模式,围绕“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思路,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省级茶叶产业园,推动丰顺高山茶产业全面发展。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0.8万亩,年产值达11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此外,丰顺重点推进全县1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依托茶叶、水果、红薯、无公害蔬菜、水产品养殖、食用菌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建设,实现村村有产业、致富有希望。
其他文献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蚌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用好用活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今年两会,王诚带来多份建议,包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升级、支持推行禁塑令大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等。他表示,蚌埠科教资源富集,如何把在手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蚌埠方案是双轮驱动,即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两大产业,大力
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采访,我主要负责政协会议及委员的采访报道。作为一位全国两会报道新兵,在近半个月时间内,跑两会,访民生,让我“新”满意足。  今年两会“首次”开设了“代表委员通道”,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展示、交流的窗口,也是一个汇聚民意的舆论场。在这里,关注和观点直接碰撞,社会共识悄然凝聚,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的热情也被进一步激发。  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的议案提案很接地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
“前100名报名优惠700元。”张磊(化名)没想到,自己在家长学校的线上授课活动中听到了这样的推销,售价2999元的语文学习软件可以在课堂上点击链接购买。课堂主讲人大谈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孩子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能力。  这是他的孩子所在学校推荐的在线家长课,他本着配合学校工作的诚心按时观看,但如此推销连续两天出现后,他对家长学校的信任急转直下,无心再听课。  家长课堂带货  对于要不要买课
在老龄化日趋显著的情况下,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2019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估计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52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难成为摆在社会和许多家庭面前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是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被待见。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
23岁,本是恣意地感受生活、满怀憧憬地奔向远方的年纪,但对彝族姑娘阿勒五各来说,她的23岁,却是整日拘于病床做各种治疗,眼前的父母亲人为了自己的病忧心疲惫,家庭状况也每况愈下。而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给她带来了希望。  初中起,阿勒五各舌头下就被检查出长了囊肿,要等到17岁才能手术,因此她只好辍学回家。2011年,她又检查出得了肺结核。她一边打工一边治病。然而肺结核才好没几年
又是一年新春节,归乡必至西客站。  归乡,如同指南针,思想坚定,外界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归乡的路,即便再远,也都是愉快的。在归乡途中能鼓动腮颊饱腹一顿就更美好了。所以,北京西客站第7候车室附近的快餐店成为我的必去之地。  站在位于二楼的第7候车室外,环顾四周,相较KFC(肯德基)店员们挥汗如雨,中式快餐真功夫显得有些冷清。走进真功夫,点了一份熟悉的排骨套餐、而后入座、继而用餐,整个用餐过程不见有新
尽管煤炭产业整体形势好转,但并不意味着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地去产能和企业转型升级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2016年,去产能2.9亿吨,2017年去产能1.5亿吨,共4.4亿吨,完成‘十三五’淘汰8亿吨落后产能目标55%以上。”在6月20日举办的中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发布会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表示。  她说,这一成果初步实现了国发7号
在全国范围防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网上信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群众有问题、有困难,通过国家信访局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能畅通快捷反映诉求、提出建议。网上信访已经成为群众信访主渠道。时值《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5周年之际,《民生周刊》记者就网上信访有关情况,对话國家信访局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民生周
过年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游子的归心。家,是连接亲人的桥梁,是连接情感的枢纽。不论你回家带了什么礼物,只要这一天能够回家,这一份情就能延绵传承。  要过年了,喜悦和烦恼也相伴而来。高兴的是,家人可以团聚、亲朋可以走动、爱情可能开花结果、美景美食可以悠闲品味;烦恼的是,红包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情往来形式大于真情、相爱的人为谁家才是过年的主场争论。正所谓过年虽好,却各有各的喜悦,各有各的烦恼。 
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要求,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人民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