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整体统筹探讨

来源 :现代城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9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城中村的城市更新已经从以拆除重建为主转向以综合整治为主.文章梳理了深圳市持续多年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实践,发现以“底限式”的环境整治为主,存在整治深度有限、治理效率偏低、财政上难以持续等诸多问题.结合柠盟人才公寓案例在城中村综合整治方面的创新探索,从目标定位、运作模式和组织协调等方面提出对城中村综合整治进行整体统筹的建议,包括:基于对城中村的全面摸底调查,实施城中村分级治理;强化街道在城中村综合整治中的主导作用;引入市场力量参与综合整治并加强公众参与等.
其他文献
在阐述互联网金融风险传染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GARCH-Copula-CoVaR模型,选取2012-2021年间互联网金融和证券业的行业指数为代表,测度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证券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证券业对于短期信息的应变速度快,信息传递效率高,而且历史信息对互联网金融未来波动性影响持续时间较传统证券业短.第二,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值为60.12%,十分明显.第三,风险溢出效应值能够直观刻画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风险溢出效应的大小,对监管部门和相关企
从产业集聚理论视角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运用区位熵、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效应分解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相关性,经济高质量增长存在空间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存在规模边际效应,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技术研发、外商投资和政府干预等对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拉
文章立足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研究与我国城市更新特点和诉求,通过对更新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类型进行解析,提出“绿色骨架构建、空间魅力塑造、发展动力重构”3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城市更新的路径,以期探究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的内在关系,并为我国城市更新探求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生态途径.
基于浙江省未来社区进入全省推广阶段后确立的5大创建类型及特点,相应选取了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的浙江省未来社区典型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剖析,以期为不同类型未来社区的建设提供差异化指引.
将城市社区建设中彰显人本关怀的“生活圈”理念引入乡村建设领域,以衢州市芳村为例展开了乡村生活圈营建思路探讨:①跨村界组织乡村社区生活圈空间范围;②“层级化、场景化”构建生活圈内容体系;③“多中心”组织生活圈空间结构;④“差异化、精准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⑤“人本化、绿色化”组织交通路网,营造交通场景;⑥“产居一体化”引导生活圈产业布置.通过芳村乡村生活圈的建设探讨,期望为未来乡村社区的探索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