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228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真正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6-02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功能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在校内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性能的教育,这其中的教育包含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力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任何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1 教材设计理念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课程改革体现出来。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过于陈旧,施工技术课程中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规范没有被编者吸收,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中钢筋部分的讲解,很多教材还在沿用03G101图集,而新版的11G101图集已经明确规定将03G101图集废除,部分年轻教师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直沿用原先的图集。根据建筑市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新方法的更新情况,本校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的回馈,及时将最新的图集、规范标准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形式修订成一套学校内部使用资料发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到新的市场动态,增强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实训为三条主线,结合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根据施工技术课程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其完整结合,将工学结合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立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建筑识图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对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设计改革显的尤其重要。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要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创新出人才”的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阶段,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即: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对应课程,同时组对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信息链。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施工员做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应具备多项综合能力,即建筑识图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级检测能力、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工程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同时,基础理论教学也不能放松。根据课程情况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工程实例,利用项目化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根据课程能力考查点的要求,按任务驱动确定课程教学单位设计(见表1)。针对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室内教学抽象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能力点和教学模块”对接为蓝图设计,加强案例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场地进行,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例如,讲解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时,可分别讲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检验批内容,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具体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完美统一。
  4 强化项目训练
  项目运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学生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本质是对学生和老师努力最大的肯定。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任务目标相似,对应的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相似,规模同主体任务相当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相互配合操作实施。当目标项目结束后,教师对目标项目进行评比和打分,随后制订强化训练任务,迫使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根据刚才团队合作的经验进行独立完成,此时,老师充当旁观监督员的角色,在学生强化训练的过程是考评学生知识和能力应用水平的最佳时间,是收集学习成果评估和个人能力掌握的可靠证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5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针对该课程改革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掌握能力,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如表2)。通过任务制定、执行、理论考试等几个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学懂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更加真实与市场实际接轨,增强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康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段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3-75.
  [2]祝军权.《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2010,(12):214.
  [3]曹宝飞.高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改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6):34-35.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上涨使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房屋的建设和安全就成为当今十分受到关注的问题,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正>新思科技(Synopsys,Inc.)宣布,其业界闻名的设计工具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得到增强,可以应对前沿设计中的高度复杂性问题。AI增强型工具提升了新思科技的设计
以鉴别性培养基TCBS琼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弧菌的消长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主要存在非O1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梅氏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糖蛋白,能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以黄瓜、苦瓜、冬瓜、节瓜和甜瓜幼
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要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应更加科学化。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考察了我国寿险公司拓展业务六种渠道的效率问题,结果发现,渠道在规模上是有效的,纯技术
产品属性挖掘是产品意见挖掘的一个热点研究分支,它从属性挖掘的角度深入研究产品评论中评论意见与评论对象之间的关系,为产品意见挖掘的细化与深入提供了可能。首先介绍了产
课堂教学作为执教者自我意识的呈现,其不同教法与教师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本次研讨主要以陈忠文老师的散点式和王君老师的焦点式教学为基点,通过对不同教学取点展现的不同教学效果异同的观察研讨,一方面探究了不同取点形势下如何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呈现不一样的精彩,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地用好"二式",丰富研究名著的角度,给出了一定借鉴。
目的探讨中空纤维测定法在胃癌临床前药效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胃癌细胞株SNU-16、SNU-484、SNU-668分别通过中空纤维管移植于裸鼠的皮下和腹腔,随后用标准的抗癌药物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