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k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与更新,“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慎重使用批评教育,必须注意使用的时机和场合、讲究批评的艺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批评教育
  一、批评教育的基础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施批评教育的理论基础。
  批评教育是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从反面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手段。由于初中生天真活泼、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再加上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更加的“活跃”和“宽松”。所以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而及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警示,促使学生去克服和纠正。
  2.教师的爱心
  批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只有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批评并理解批评的内容,才能抑制、纠正错误的行为。所以,无论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教师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爱,自觉地改正错误。
  3.教师的自身形象与威信
  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体育教师树立自身形象和威信的保证。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去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师的教导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诸于行动,逐步改正错误实现自我教育,使批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批评教育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驱动作用
  3.矫正作用
  4.警示作用
  三、批评教育的策略
  1.参与式
  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每次都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习以为常甚至产生反感,达不到教育效果。如果教师参与其中,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50米练习中,部分学生会偷懒,不尽全力。这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进行一起练习,一比高低,学生必将倾尽全力。
  2.表扬式
  表扬犯错误学生的潜在能力或者特长,学生会自觉地下决心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一位篮球校队的学生在三步上篮的教学中,认为自己熟练掌握,竟然脱离集体,去投篮。这时,教师表扬他的篮球特长并让他做“助理教练”,他会欣然接受,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3.宽容式
  宽容可以给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中学生十分需要理解和尊重,恶语批评的结果往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形成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不满以至逆反心理。如教师在某个特定时刻,请同学到教师旁或一个指定地点休息,实际进行的是行为限制和冷静思过。
  4.幽默式
  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往往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的情况,教师一般会采取让学生跑圈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效果一般。这时,教师提醒学生,说:“你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学期下来,你必将成为本校的长跑冠军”。这样,学生在笑谈中加深了印象,接受了批评教育。
  四、批评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1.要实事求是,力求准确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当他们犯错误时,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了解事实真相,搞清批评对象的问题和原因所在,抓住问题的本质,实事求是的进行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力求准确,切忌扩大外延。将事情过分夸大或者否定学生的全部,批得学生一无是处。按照学生的话说“谁不想改正呢?”“谁不想争优秀呢?”。
  2.要选择适当的环境
  一部分教师喜欢当众训斥学生,而不管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丝毫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应该选择一个单独的环境指出错误的危害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减轻,反而容易虚心接受批评教育,纠正自己的错误。
  3.要有针对性
  新课标中,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切实摸清学生的个性心理,抓住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巧批评,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批评是心理互动的过程,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待批评的心理也不一样。例如:女同学的错误,不宜公开、激烈的批评,可多用暗示;性格不同的不一样,对性格开朗、反应敏捷的学生要进行直来直去式的批评,三言两语直切要害;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要婉转,不能太直接、措辞太尖锐。
  4.要注重引导
  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应指明“对”的方向。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的是引导而不是批评,侧重的是正而不是误。
  5.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体育教师常对体育骨干、班干部有意无意的偏心,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不公平的处理方式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埋怨,同时这些受到“关照”的学生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产生自私自负的心理,不关心集体的缺点。因此,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建立威信、坚持原则、严格要求,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不同地点采用相应策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批评而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