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简要介绍了内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剖析了内江猪种质资源在保护与利用中的不足,并从筑牢种质根基、标准化生产和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内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机 构】
: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内江 64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内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剖析了内江猪种质资源在保护与利用中的不足,并从筑牢种质根基、标准化生产和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内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对杜洛克母猪分娩胎次、配种月份和分娩月份产仔数、仔猪初生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影响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用以指导实际生产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母猪生产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3胎母猪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最高、1胎最低,死仔数以2胎最低、7胎最高,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配种月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活仔数以3月份配种最高、8月份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死仔数以2月份最少、5月份最多,且差异极显著(P<0.01);健仔数以3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差异极显著(P<0.
为探索瘦肉型猪组合配套杂交方法和效果而进行试验.试验采用HN121(温氏杜洛克猪)、HN212(法系皮特兰♂×温氏杜洛克♀)为父本,以HN204(温氏大白♂×美系长白♀)为母本,对HN323(HN121×HN204)和HN424(HN212×HN204)两个组合配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N424组合与HN323组合相比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HN424组合仔猪的体重、背膘厚降低5.63%(P<0.05),瘦肉率提高4.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仔猪采食教槽料的日龄规律.选用出生7日龄、窝均仔猪数11.7头、母猪2.5胎的哺乳仔猪13窝,统一补饲教槽料直至28日龄断奶,以窝为单位记录采食量,计算仔猪的平均日采食教槽料量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哺乳仔猪70%以上采食教槽料发生在21~28日龄,7~28日龄平均日采食教槽料量符合指数型增长曲线(R2=0.899,P<0.001),根据试验结果和拟合曲线,提出哺乳期教槽料补饲方案:7~14日龄5~10 g/头/d、15~20日龄10~15 g/头/d、21~24日龄20~30 g/头
为了解2款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差别,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疫苗抗原含量,并采用ELISA方法对猪群免疫前后进行相应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苗X的抗原含量显著高于疫苗Y.免疫疫苗X的母猪群,抗体阳性率及离散度变化均优于疫苗Y;仔猪免疫疫苗X后,抗体的阳性率快速升高并达到较高的效价,但是仔猪免疫疫苗Y后,抗体的阳性率出现明显下降.说明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与抗原含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