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变量及其思维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课改十年,小学数学教学既有众多方面的变化,也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变化与问题又时常交织在一起,无法逐一解决,务求整体思考。譬如,小学数学历来都以“算术”为其主要内容,而此次课改,不管是2001年版的“课标”还是2011年版的“课标”却都把算术与代数连接在一起,并称之为“数与代数”。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从“数学本身”来“一视同仁”地对待算术与代数,那么这种“连接”也就无法成为“联结”。实际的“数与代数”教学就会沦落为“算术的教学”与“代数的教学”,而在“算术的教学”中罕见代数,同时在“代数的教学”中也少见代数。
  本话题旨在探讨算术与代数之间本身的数学联系,以引导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能够逐步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贯通算术与代数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能够有意识地在算术中教授代数。
  本话题主要包括理论篇、实践篇与专家视线三个部分。理论篇旨在探讨“早期代数思维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教学的应有之义”这一命题,实践篇旨在分析“如何在算术概念、算术运算以及算术运算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早期代数思维(即准变量思维)”这些“数与代数”教学的具体问题,而专家视线则旨在拓展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思维、唤醒我们的想象。
其他文献
早在南通师范学习的时候,那本淡绿色的小册子,便早早走入我的视野。  其实,和张老师的这本书结缘,有着颇为有趣的故事背景。最初是因为要参加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我幸运地成为四位答辩选手之一。在那个年代,普通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参与论文答辩颇为鲜见,我们的重视程度自不在话下。当然,以我们那时仅有的一点水平,要想顺利过得了答辩专家的“盘问”,最好的办法便是投其所好——看答辩专家的著作,以自己的虚心好学赢得他们
主持人语:  当前,在实践领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重教学、重课堂、重课文而轻课程、轻单元、轻儿童,这与我国长期缺少在实践领域的真正课程研究相关。尽管近十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西方的课程理论,但似乎总体上是嘴上说得多,实践领域做得少。可以说,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教学层面,而是出在课程理论层面。  单元是课程重要的基本单位,因而,语文课程单元教学的话题也就应运而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展
记者:褚局长,您好!今年在昆山举行了第24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是对昆山多年来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肯定。请问你们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  褚局长:我们市教育局、市科协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数年间,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经历了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的历程,当初的“星星创新之火”,在专家领导的呵护下,在全市科技辅导员的努力下,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我们重视青少年科技
【关键词】作业设计;儿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54-03  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形式,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及时巩固,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小学阶段正是各项基础能力积累、提升的关键时期,优化作业设计,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更多路径。本文以苏教版六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为例,谈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伟人、哲人、智者、勇者、智勇双全者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倘若现代,冠以大师、大家、明星、大腕等头衔者更如过江之鲫。但在我肤浅的认识中,一直对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和西南联大的那些教授学人顶礼膜拜,推崇备至。在素有“颂圣文化”和“明君情结”的中国,在浩浩两千多年的时空里,这两大“团队”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道统,也即“士”
朗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教学时不仅要有让学生朗读的意识,更要在朗读方法的多样性上给学生以引领,让学生读到位。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少特级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非常经典高效,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数学是一门让人变得聪慧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应当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应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下将通过一年级《我们认识的数》这一实践活动课来阐述。  一、媒体演示,激趣导入  1.一颗算珠。  课始教师用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计数器上有一颗调皮的算珠,瞧,现在它在计数的哪一个数位上呢?(个位)表示数字几?  现在它又跑到哪儿去了?(十位)又表示什么数呢?  同样是一颗算珠,
在江苏省淮阴中学北院东侧,有一座灰砖青瓦、一宅三院、颇具典型江淮建筑风格的院落。它的主人就是苏皖近代教育事业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家李更生。  李更生(1883—1927),名荃,出生于淮安的一个书香世家,被陆定一誉为“勇于革新的、实干的爱国教育家”。其毁家办学的行为,被毛泽东盛赞为“革命爱国行为”,其杰出的教育业绩,被载入《民国人物大辞典》《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等重要文献。  一、担国事,小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一课,感觉简洁明快、大气灵动,关注的是语言,是文字,是如何表达,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片段一:学习的自主  师:看课题——《祖父的园子》,谁来把课题变成问题?  生:祖父的院子是什么样的?  师:好问题。请带着这个问题,浏览全文,当你脑海里有词语冒出来的时候,把这个词写在课题旁边。  (生自读、浏览,陆续写下几个词语:应有尽有 生机勃勃
[片段一]“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到新知的最佳切入点    教师用课件呈现例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操作、交流,指名演示其中的“分蛋糕”的过程。  师:在将“蛋糕”剪开前,你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呢?  生:因为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教师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继续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了例题中虚线框中的三句话。也用课件呈现。  师:半个是多少个呢?请自学课本第98页例题下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