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现技巧是古诗鉴赏题考察的重点,考生如果能熟记古诗常见的表达技巧,则易胜出,下面试举例说明。
一、修辞技巧
(1)比喻: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分析:用梨花比喻白雪,新颖生动。意境壮美,富有浪漫色彩。
(2)拟人:例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分析: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善解人意,下得及时。
(3)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分析:用“三千尺”写瀑布,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4)双关:例如:“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
分析:字面上写新娘子画好眉后问丈夫有什么意见;本意是考生问问主考官自己能否考取。
再如:“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分析:字面上写贫女生在蓬门陋户,没有穿过绸缎衣服,虽然早已到了出嫁之年,却不见媒人来问津;本意是写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苦闷哀怨。
二、表达技巧
(1)情景交融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分析:借花、鸟之景,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再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析:送走朋友后,诗人心中寂寞,深深思念朋友,却不直接表述,而是把离别的伤
感融入天边的孤帆、无际的江水之中。
(2)反衬
例如:“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分析:怀古诗中往往用反衬手法,用不变的景物反衬多变的人事。这里用亘古不变的
明月反衬吴宫的荒凉,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再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分析:用繁荣茂盛的杨柳反衬荒凉破败的台城,表达诗人的无限伤痛。
(3)对比
例如:“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分析:怀古诗常用昔盛今衰的对比,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再如:“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分析:将梅花与万木对比,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托物言志。
(4)侧面描写
例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分析:先从触觉写起,通过冷点出有雪;再从视觉着笔,夜深却见窗户明,正说明大雪。诗的题目是雪,句中却不直接用雪字,全用侧面描写。
(5)渲染烘托
例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寒山《杳杳寒山道》
分析:“杳杳”写山路深暗幽远,“落落”写涧边寂寥冷落,渲染了环境的幽冷,烘托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6)细节描写
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初春小雨》
分析: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隐隐画出一抹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诗人观察细致,抓住了别人未曾留意的细节,真切传神。
(7)虚实结合
例如:“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分析:这两句在前面的基础上虚写,想象故园寒食节的景色,诸弟把酒看花的场景,情深意远。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分析:这两句由实入虚,把诗篇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广阔的视野。
(8)精于练字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分析: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再如:“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分析:这一句不同凡响,两个“笼”它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一、修辞技巧
(1)比喻: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分析:用梨花比喻白雪,新颖生动。意境壮美,富有浪漫色彩。
(2)拟人:例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分析: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善解人意,下得及时。
(3)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分析:用“三千尺”写瀑布,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4)双关:例如:“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
分析:字面上写新娘子画好眉后问丈夫有什么意见;本意是考生问问主考官自己能否考取。
再如:“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分析:字面上写贫女生在蓬门陋户,没有穿过绸缎衣服,虽然早已到了出嫁之年,却不见媒人来问津;本意是写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苦闷哀怨。
二、表达技巧
(1)情景交融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分析:借花、鸟之景,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再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析:送走朋友后,诗人心中寂寞,深深思念朋友,却不直接表述,而是把离别的伤
感融入天边的孤帆、无际的江水之中。
(2)反衬
例如:“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分析:怀古诗中往往用反衬手法,用不变的景物反衬多变的人事。这里用亘古不变的
明月反衬吴宫的荒凉,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再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分析:用繁荣茂盛的杨柳反衬荒凉破败的台城,表达诗人的无限伤痛。
(3)对比
例如:“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分析:怀古诗常用昔盛今衰的对比,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再如:“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分析:将梅花与万木对比,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托物言志。
(4)侧面描写
例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分析:先从触觉写起,通过冷点出有雪;再从视觉着笔,夜深却见窗户明,正说明大雪。诗的题目是雪,句中却不直接用雪字,全用侧面描写。
(5)渲染烘托
例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寒山《杳杳寒山道》
分析:“杳杳”写山路深暗幽远,“落落”写涧边寂寥冷落,渲染了环境的幽冷,烘托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6)细节描写
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初春小雨》
分析: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隐隐画出一抹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诗人观察细致,抓住了别人未曾留意的细节,真切传神。
(7)虚实结合
例如:“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分析:这两句在前面的基础上虚写,想象故园寒食节的景色,诸弟把酒看花的场景,情深意远。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分析:这两句由实入虚,把诗篇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广阔的视野。
(8)精于练字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分析: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再如:“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分析:这一句不同凡响,两个“笼”它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