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天空》:两个人的史诗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52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去西藏净化心灵,就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仓央嘉措的诗。但关于西藏的影像资料,一直以来都盛产纪录片,剧情类电影屈指可数——2006年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1996年轰动一时的《红河谷》,再往上数就得是1963年描绘西藏和平解放的影史代表作《农奴》。
  今年,曾经推出过《红河谷》和《农奴》这两部重要涉藏影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将产出一部力作:《西藏天空》。西藏题材影片拍摄中的困难,从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就可管窥一二。
  艰苦的自然条件是其一。据制片人祁伟礼介绍,创作组冒着严冬上高原考察场景,“大家都是流着鼻血工作的”。拍摄时所有的物资设备都要靠内地调运上去,全摄制组400多人,轮换的就有80多个,意外、病痛的比例非常高。“最危险的一次,卡车摔下悬崖,司机和押运人员跳车逃生。”
  政治风险是其二。影片中有一幕描绘1951年解放军进藏,整个入城仪式需要调动5000多人的部队,西藏方面起初对此持保留意见。影片的审查前后也历时8个月之久。
  耗时4年半,《西藏天空》才告杀青。与众不同的是,影片全程使用藏语对白,片中主要演员都由西藏话剧团的演员们扮演,而这些演员都曾经过上海戏剧学院的培养,与上海的渊源可谓深远。
  把主旋律电影艺术化、
  商业化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表示,上影厂领命拍摄《西藏天空》,属于“命题作文”,主题是“翻身农奴得解放”。但“以往是拍一部主旋律的电影,现在我们想拍一部体现西藏历史以及人性的电影,在真实立场上进行艺术化表现的电影”。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毛时安给他出了个主意:参考美国文学史上的废奴小说,选择一个既能代表主流价值,又有国际眼光的立场,来解决西藏题材的艺术化问题。
  “这个影片不能站在简单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的角度。”毛时安说,“西藏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被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用艺术回答这个时代的精神问题,特别是国外对西藏问题的歪曲,我们要用正面的艺术诉求去大声表达我们的声音。很多人说,你们老是用意识形态,但是举个例子,《红色娘子军》,每次演出都引起非常积极正面的呼应,特别是在西方世界,这就说明革命的艺术,并不一定是受到排挤的,关键在于它的艺术性。所以我们必须要用艺术来回答。”
  于是上影厂花了大投资,将《西藏天空》打造成一部史诗化的主旋律电影。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艺术化的表达,也兼顾了“为主旋律影片探索商业化发行”的新尝试。
  “这两年观众或者说年轻人的审美,似乎天然地对主旋律影片抵抗性越来越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教授葛颖说,“我们的主旋律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商业一点?《西藏天空》的诞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觉得年轻观众,尤其是网上非常活跃发言的孩子们,其实对西藏是非常有兴趣的,不只是旅游,他们对西藏的历史问题、藏传佛教也非常有兴趣。而这都是影片中的重要构成元素。”
  为此,影片选择了“目前中国最强的文艺片幕后制作团队”——录音指导是《霸王别姬》、《活着》等史诗影片的录音师陶经,剪辑是刚刚夺得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的剪辑师杨红雨,摄影是同样刚刚在柏林凭借《推拿》拿到最佳艺术贡献奖的摄影师曾剑。
  还原西藏的真实历史
  最终,《西藏天空》呈现给观众的是“两个人的史诗”——农奴主家的少爷“丹增甘丹”和奴隶“普布”(藏语意为“星期四”),一主一仆,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历经40多年的人物关系,并由此折射时代的巨大变迁。
  剧本架构带有很强的文学性。背后的编剧正是因藏族题材小说《尘埃落定》成名的藏族作家阿来。在他之前,曾有多位编剧染指过《西藏天空》的剧本创作,但一直未能尽如人意,“前几位作家都是汉族,写作时多少有点居高临下”。而一直到处说“我这辈子都不会‘触电’”的阿来,5年前还曾拒绝过剧组一次,最终却被初稿中的人物关系打动,决定操刀。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两人的关系不断变化和纠结,其中有很大的张力,可能产生很多戏剧性,带来很好的东西。可惜当时的剧本停留在这样的关系,没有得到发展,就作了‘翻身得解放’的简单处理。”阿来说,“这个片子不是简单地写西藏的解放,是写人的解放——不光是农奴的解放,也包括农奴主的解放。”
  奴隶“普布”用少爷的名字“丹增甘丹”当了喇嘛,作为少爷的替身去修行,所有佛门福报善报都归少爷所有,丧失了自我。而少爷也同样被困于自己的贵族名字“丹增甘丹”,尽管受过西学教育,说得一口流利英语,骨子里还是阶级意识分明,将“喜欢”和“霸占”视为同义词……
  不同阶级,一主一仆,两个人的史诗,也是两个人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对重大历史事件并未刻意避讳——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有所呈现,1959年西藏的武装叛乱、“文革”期间的西藏,也都得到了影像表达。值得肯定的是,编剧并未将奴隶与少爷处理成主旋律电影中典型的“善恶对比”,奴隶并非尽善,少爷也并非恶徒,反而以两人善恶交缠的本性点出了主题:想要获得精神的独立,就必须先学会为自己所有的作为负责,无论是善的福报还是恶的惩罚。
其他文献
继月前上海女游客高华赟被掳而至今下落不明,5月6日,马来西亚沙巴传出再有中国公民被绑架。一名在沙巴州拿笃诗南岸一个港资养鱼场工作3年的中国籍经理,遭菲南武装分子掳劫。这距离月底马来西亚首相纳吉访华不足20天。2014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及中马友好交流年,1974年5月31日,中马建交。不过,两个月前突如其来的马航MH370班机失联事件旋即对中马民间交流带来莫大冲击。  一部讲述南洋华人历
有一部电影叫《20,30,40》,李心洁、刘若英和张艾嘉分别代表这三个年龄段的女人,演绎各自的爱与梦想。  而这一期的《新民周刊》,上演的是《60,50,40》,主演是刘晓庆、张曼玉和周迅。美人迟暮,是挡不住的似水流年。她们却依然高调追逐各自的梦想,不断地秀出新的风采。  世界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扮嫩”也许将成为新的时髦。尽管外界会有非议,但“给点阳光就灿烂” 的张扬个性,却还是令人钦佩的。  娱
女明星要想花儿百日红,驻颜有术固然是一大法宝,但对于绝大部分女人来说,岁月的痕迹还是难以遮掩。面子上的青春无法挽留,还能用什么来抵御岁月这把无情的杀猪刀?  “我不想停!”——张曼玉在草莓音乐节上顶着八级大风说出的这句话,或许是最佳答案。  张曼玉:花10年跳了个槽  5月1日,国际影星张曼玉首度以摇滚歌手的身份率领自己的乐队亮相上海草莓音乐节,尽管摇滚迷和网友惊呼“被上帝放弃的声音吓哭”,但年近
5月12日上午,在圆满结束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的正式访问,并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回到北京。5月4日至11日、历时8天的访非之旅,是中非外交史上新的里程碑。  非洲以最高礼遇致敬  在外交礼仪中,判断访问得到什么程度的礼遇,一般会看送往迎来的规格,演讲的层次,还有就是宴会。  5月4日,当李克强总理的专机抵达亚的斯亚贝巴之时,埃塞
有人戏称,现在有些寺庙里的和尚出门都不叫化缘,叫“众筹”(Crowdfunding)了。的确,集合团购、私人定制、产品预售、民间筹款、P2P借贷、创业孵化和天使投资于一身的“众筹”,是互联网行业的最新热点,全球有上千家这样的网站,中国内地也有几十家。这一进入中国市场未满3年的新兴产业,受制于中国现有法律规定,在实物众筹方面并不能让投资者及消费者权益受到切实保护,而在股权众筹方面又面临诸如“非法集资
4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报告指出,以PPP(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1年已经达到美国的86.9%。根据近几年中美经济增速计算,中国在2014年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世行的“国际比较项目”,每6年一次收集可供比较的价格和支出数据,用PPP来衡量不同经济体的规模及对比关系。  如何估计一国经济规模的大小?本国内部一般用本国货币核算GDP,但在国际比
从19岁开始听摇滚乐,它贯穿着我的青春和爱情。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去了之后被无数人吐槽的上海草莓音乐节,这个原本只针对摇滚青年的小众音乐节经过几年的发展变成了所有年轻人的狂欢聚会。第一天简直是噩梦,领取预售电子票得排队2个多小时,因为只有一台电脑验证。开场仅3小时所有的饮料和水售空,摇滚青年们只好拼命喝啤酒止渴,据说上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被迫酒驾就此诞生。后两天的人数少了约2/3,之所以
不久前法国犹太裔学者阿兰·芬凯克劳特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尽管芬凯克劳特获得了28票中的16票,首轮就当选院士,但有8位院士在他的名字上划了一个大叉,以示抗议。这在法兰西院士史上实属罕见。  我与这位曾经的“毛派”知识分子有过一次尖锐的“言语交锋”,在他主持的法兰西文化电台名牌专题节目“反驳”上,与一位“与达赖喇嘛私交甚笃的藏独支持者”克洛德·B.勒文森进行辩论。一个小时节目结束
陕西宋基会幼儿园“集体服药丑闻”调查之二  底线失守,便会出现太多的“想不到”——想不到“三鹿”会含三聚氰胺,想不到“蜡笔小新”会含工业明胶,更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亲手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老师居然会给我们的孩子喂药,不吃就罚站,一吃就三年。幼儿园变为“药儿园”,好好的一个天使愣是被他们弄成“药罐”。  钱的魔力真的就這么大?想不到!  3月12日,《新民周刊》率先以大篇幅的调查报道对陕西省宋庆
一名英勇的警探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受伤,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科技将其受损的身体部分用高科技部件来代替,并能由人的大脑借助计算机进行灵活操纵,于是,警探“满血复活”。这本是近期即将上映的某科幻电影中的桥段,但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却提示,这种情景并非异想天开。  用意念点开电邮  一名四肢瘫痪的患者在脊髓损伤3年后,大脑皮层仍然能够发出清晰的运动指令,医生通过手术为他植入了含96个微电极的感受器,通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