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附件精度检测与验证方法的研究

来源 :装备维修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控加工中心附件铣头用于扩展机床的加工范围,可实现五面体加工,由机床滑枕自动抓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机床附件由于长期使用自损或人为操作等因素,导致附件精度与主轴基准产生偏差,常规的附件精度检测及误差值修复方法,其效率及精准度受制于人工采点与计算。本文以加工中心附件精度误差自动检测与验证作为研究方向,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加工中心系统功能与编程的特点,达到提高原有附件误差补偿精度,解决人工采点周期长、计算繁琐、验证风险大的问题。
  关键词:加工中心附件;精度;误差;效率
   在生产过程中,数控加工中心附件精度存在误差,直接影响产品加工部位尺寸、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而定期的附件精度检测及误差值测定及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精度误差检测和验证方案,实现操作系统和程序进行自动检测与验证,是加工中心维修与维护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三菱加工中心历年来的附件精度誤差补偿方式为切入点,通过人工操作与自动检测两种方法对比,验证了操作系统和程序自动检测进行误差补偿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加工中心附件种类
  三菱加工中心设备安装的各种附属装置,目前附件种类有5种,其代码分别为:主轴隔板T1000、加长铣头T1200、小型直角铣头T1300、直角铣头T1100、万向铣头T1500。其中除主轴隔板外,其余四种附件角度转位可实现360度旋转,并与主轴的X、Y、Z有对应的补偿值,以确保加工五面体的各个位置与尺寸的正确性 。
  2、加工中心附件精度检测与验证方案
  在附件精度误差补偿的操作中,以往操作者采用的是利用工装加工五面采点的方式(图一a、b),由于附件本身尺寸的原因,受制于工作台上的工装。其次人为误操作导致设备碰撞后,所有附件需重新校正,采用人工打点核算周期长,数据偏差量不可控,校正后数据产品验证等待时间长,结合此特点,采用千分表(百分表)为主要工具取代工装五面加工的方式,通过操作方法与程序编制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采点灵活性强,测量精准性高,是完成精度自动检测与验证的关键。
  
  (1)附件精度自动检测的操作方法
  现场实际生产受制于工装的位置,对于千分表的摆放要求就必须具有灵活性,通常采用两种摆放方式,本文以常规操作的其中一种进行实际分析举例,如图二所示。
  量具:千分表或百分表 5个,钢尺或卷尺 1个
  表座摆放要求:以中心为原点,分别等距离摆放,表头指尖近似水平且垂直。采用钢尺或卷尺尺寸进行初步尺寸确认。
  表座摆放尺寸调整:主轴安装标准芯棒,打点Z向以及X、Y四个方向实际距离,以压表零位以及相对坐标测量的设定方式,统一四个方向表最大点的0位数值。并记录相关数值如图四。
  相关计算:Z向坐标系计算将表压在零位的机械坐标值进行记录后计算坐标系,如:-(750.+250.)=-1000.其中750MM为机床机械坐标,250MM为芯棒长度。
  (2)附件精度自动检测的编程方法
   结合上述步骤1,总结程序编制前的两个要素,第一:间距尺寸与压表0位的实际关系一致性和准确性。第二:四个表座Z向高度误差距离决定加长头、直角铣头、小型窄铣头、万能头的打点过程中最大点的有效范围。在两个要素满足的条件下,程序的编制与自动运行方显检测精度的可靠性。以主轴基准与加长头和直角铣头检测为例,进行编程思路的分析如下:
  编程方式:主程序与子程序结合。
  主程序编制如下:
  M95T1000( 主轴百分表零位确认 )
  M0
  (T185 XIN  BANG )(刀具Φ50的芯棒 刀号185)
  M01
  N100(T1000  主轴)
  G90G0G56X0Y0
  G90G0G56G43Z50. H185
   刀具长度补偿号
  M01
  G65  P0001    M100       X500.   Y500.      Z0.       D185.     F30
  子程序号 子程序段号  X向间距  Y向间距  Z向基准  刀具补偿号
  M01
  M0(主轴五块百分表零位基准确认结束)
  *直角铣头T1100举例B0角度编程  其余B90、B180 、 B270程序验证与补偿相同。
  M95T1100(更换直角铣头,其余附件铣头程序编制相同)
  M01
  N200(T1100  B0 )
  M55B0(直角铣头角度0度分度)
  M01
  G65P9710C56.
  G65P9711B0(B90/B180/B270)X0Y0Z0 (直角铣头附件参数B0/B90/B180/B270位置补偿代入)
  G90G0G56X0Y0
  G90G0G56G43Z50.H185
  M01
  G65P0002M200X500.Y500.Z0.D185.F300
  M01
  M98P8100
  M0 (直角铣头B0参数验证与补偿确认结束)
  结合上述直角铣头T1100的程序编制方法,采用宏程序模块化的编制简单易懂,利于操作和修改,对于小型窄铣头、万能铣头的在主程序编制中道理相同。   子程序编制如下:
  N100( 主轴各方向校对表零位子程序  )
  IF[#7EQ#0]GOTO9000 (刀补报警设定)
  #33=#[13000+#7]+#[12000+#7](芯棒半径补偿与磨损补偿计算)
  G90G0G56X10.Y[0+#33-5.](芯棒中心量偏移利于采点)
  G90G0Z20.
  G01Z0.F#9(Z向百分表零位确认)
  G04X5.(时间暂停5秒确认表针0位)
  M0
  G90G0Z90.
  M01
  G90G0X[#24+#33](X向距离与芯棒半径补偿)
  G90G0Z-50.
  G01Y10.F#9(芯棒X向最大点的数值采样变动距离)
  G01Y-10.F#9
  M0
  G90G0Z100.
  M0
  G90G0X[-#24-#33](X向距离与芯棒半径补偿)
  G90G0Z-50.
  G01Y10.F#9(芯棒-X向最大点的数值采样变动距离)
  G01Y-10.F#9
  M0
  G90G0Z100.
  M0
  G90G0X0Y[#25+#33](Y向距离与芯棒半径补偿)
  G90G0Z-50.
  G01X10.F#9(芯棒Y向最大点的数值采样变动距离)
  G01X-10.F#9
  M0
  G90G0Z100.
  M0
  G90G0X0Y[-#25-#33] (Y向距离与芯棒半径补偿)
  G90G0Z-50.
  G01X10.F#9(芯棒-Y向最大点的数值采样变动距离)
  G01X-10.F#9
  M0
  G90G0Z100.
  M0
  N200(T1100 T1300 T1500  X Y Z )(直角铣头 、小型直角铣头、万能铣头X Y Z精度检测子程序,坐标系转换后编程)
  IF[#7EQ#0]GOTO9000
  #33=#[13000+#7]+#[12000+#7]
  (铣头高度Z方向精度检测子程序)
  G90G0G56X0
  G90G0Z20.
  G0Z-150.(芯棒定位在安全位置點)
  G01Y[0+#33]F#9(芯棒半径在高度方向偏移编程)
  G04X5.(时间暂停后确认零位基准)
  M0
  G90G01Y100.F1600 (安全退出距离)
  M01
  (铣头长度X方向精度检测子程序)
  G0Z0.(长度方向零位程序确认)
  G90G0X[#24-#33+5.](芯棒端头有效采点区域)
  G90G0Y10.
  G01Y0.F#9
  G04X5.
  M0
  G90G01Y100.F1600
  (铣头中心在右侧Y方向精度检测子程序)
  G0Z-50.(芯棒外径有效采点区域任一点)
  G90G0X[#24+#33](芯棒半径在右侧方向编程)
  G90G0Y10.
  G01Y-10.F#9
  M0
  G90G01Y100.F1600
  M0
  (铣头中心在左侧Y方向精度检测子程序)
  G0Z-50.
  G90G0X[#24-#33](芯棒半径在左侧方向编程)
  G90G0Y10.
  G01Y-10.F#9
  M0
  G90G01Y100.F1600
  M0
  G90G0Y100.
  M99
   在子程序的编制中,综合考虑机床各个附件对于精度检测的一致性与特殊性的特点,简化主程序与子程序的关系,充分考虑子程序在编制过程中利于检测的操作与调整的要求。
  (3)附件精度自动检测补偿与验证方法
  完成上述二个步骤后,对操作方法与程序编制进行实际的补偿与验证,在补偿与验证的过程中,需满足两方面:(1)程序自动运行,安全稳定可靠,除自动程序运行外考虑细节处可人工操作,自动与人工操作可互相切换。(2)机床设备各项附件精度验证的准确性,达到与主轴基准相关尺寸的最小误差,以获得加工过程最高精度要求。结合两方面的要求,验证方法如下:
  1.直角铣头的检测,在直角铣头检测环节,分为4个位置,每个位置4个检测点,补偿量进行系统修改之后,同时进行验证,已确保补偿的正确性如图四。其余附件检测与验证操作同上。
  2.系统附件补偿前拍照留存之前参数值,在修改过程中,注意铣头的三个尺寸与四个方向的数值位置,避免出错。在数值出现偏差较多时,需要多次验证。
  3.以动力集中转向架为例,在三菱二号加工中心出现碰撞修复主轴与小型直角铣头后,各附件进行此检测程序与操作方法的验证,构架加工后经3D检测相关位置度以及各个附件相关的加工尺寸精度满足工艺要求。由此为依据,避免因补偿量的偏差导致的构架加工质量问题,以及过度依赖3D检测等待周期长等不利因素。
  
  3、附件精度自动检测与验证取得效益
  多方面综合对比,附件误差人工检测及补偿(辅助3D检测)与程序自动检测与验证得出以下结论,见表1: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设备附件误差的补偿采用自动程序编制与验证的方法,经现场实际运用从各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体现了操作方式从人工向自动化运行的趋势,更为后续设备日常维修与维护的验证提供了有力保障。
  4、附件精度自动检测与验证的结论
  (1)减少操作者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体现精益生产理念。
  (2)避免人工操作与计算误差,提升附件补偿精度。
  (3)缩短整体附件维护与维修精度检测与验证时间,提升总体生产效率。
  (4)提高设备维护与维修后的首件产品质量。
  (5)程序化的自动检测与验证有效降低人工误操作概率。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数控宏程序编程方法、技巧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周维泉.数控车/铣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郭士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朱仕学.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怀山,男,高级技师,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车间,从事转向架程序编制与加工;
  李立华,女,高级工程师,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车间,从事转向架加工工艺;
  金亮培,男,技师,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车间,从事转向架程序编制与加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CR400AF型中国标准动车组,系统介绍了牵引系统与制动系统的结构及配置,并深入分析了两大系统的电气原理、网络控制技术以及配合运行的关系,对动车组的设计改进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标准动车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网络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0 引言  CR400AF型中国标准动车组,是高速铁路复兴号的车型之一,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中车自主研发
摘要: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尤为关键,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体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对地基施工要求较高,且地基基础施工本身难度较大、工程环境复杂,管理者及施工人员务必科学、规范应用施工技术,以确保地基施工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我国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就几种常见建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容器数量虽少 ,但意义很大 ,为祭祀坑的年代断定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 ,并为探析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当激光照射物体表面上时,物面的散射光在光场随机叠加干涉形成的斑点状图案便是激光散斑图像。研究表明激光散斑图像包含被测物体的某些特征信息。激光散斑图像具有物体独特
本文介绍了夏玉米的选地、选种、施肥、播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是系统性的项目,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混泥土浇筑技术,它能够提高整体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结合实际,以混凝土浇筑技术为研究背景,在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准备前的内容同时,对混泥土浇筑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开展中的实践要点进行探究,希望论述之后可以给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粮油仓储行业普遍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其中谷物冷却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载体就是谷物冷却机,可获得理想的谷物冷却效果,进而提高谷物仓储质量。但是谷物冷却机对于动力的要求较高,不仅使用成本较高,维修成本也较高,加上操作人员在操作谷物冷却机时,常常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不仅降低了仓储质量,还提高了仓储成本。本文围绕谷物冷却机的日常使用规范,对设备在使用或维护时可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