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不同温度下溺死雄性大鼠玻璃体液内维生素C、次黄嘌呤、谷草转氨酶和尿素的浓度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的关系

来源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高海拔、不同温度(T)下雄性大鼠溺死后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VH)中的维生素C(Vit.C)、次黄嘌呤(Hx)、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Urea)的浓度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使用双蒸水溺死,随机分成3个大组(低温组:4℃;常温组:20℃;高温组:30℃),每个大组进一步按照死亡时间(3、6、9、12、18、24h)分为6个小组,每组5只,另取5只雄性SD大鼠作对照组即0h组(死后即刻).三个温度组于设定的时间点、对照组于0h提取玻璃体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AST、Urea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VC、Hx浓度.使用SPSS19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VC、AST、Hx、Urea的浓度随着PMI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P<0.0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实验组同一死亡时间的Vit.C、AST、Urea、Hx浓度各不相同.4℃条件下Vit.C的三次回归模型的r2最大,回归方程:y=151.688-29.248x+2.611x2-0.066x3;20℃条件下Urea的三次回归模型的r2最大,回归方程:y=1019.869-140.728x+8.209x2-0.158x3;30℃条件下Hx的三次回归模型的r2最大,回归方程:y=49.622-7.157x+0.557x2-0.013x3.结论 1.在不同温度的高海拔环境下,T对溺死雄性大鼠玻璃体液中的Vit.C、AST、Urea、Hx浓度存在影响;2.Urea的三次回归方程更适合于20 ℃条件下推断PMI;3.Vit.C、AST、Hx的浓度随着PMI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可作为综合推断指标.
其他文献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常发生各种类型的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成为了临床医生最易忽视的问题,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执行功能、记忆、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定向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不足,往往无法应对日常生活.目前ESR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仍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提供依据.
32岁的李先生,近一段时间总是精神不振,头晕头疼,他以为可能是工作压力重、作息不规律、没休息好导致的小症状,只要好好调理也就会慢慢好起来,所以并没太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一直没有好转,到了医院之后,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症和既往病史,决定让小李做一个脑血管造影.这一检查,居然是少见的烟雾病!万幸的是发现得早,病情还没有扩大,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脑出血和脑梗,那么很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