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检查的意义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诱发率高、较接近人体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动物模型,进行影像和病理的研究及对照.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 右侧胸膜腔闭式染尘法注入石棉纤维混悬液40 mg, 对照组20只, 注入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每隔1~3个月对实验组10~30只,对照组3~5只大鼠胸部CT扫描,动态观察MPM的发生情况,不处死大鼠而待其自然死亡,死亡鼠先行CT扫描后再做病理学检查,整个实验周期历时2年.结果对照组中无自发性MPM.实验组有效动物为95只,其中有MPM 68只,诱发率71.6%.68只中胸膜不典型增生13只,胸膜阴性14只.病理表现分为结节型、斑片型和巨块型;组织学分为纤维型、上皮型和混合型.3~8个月内CT扫描胸膜无异常,9~24个月开始出现MPM的多种形式改变,如胸膜增厚,增厚胸膜密度不均匀;肿块;纵隔增宽;纵隔胸膜改变;邻近组织(心包、心脏、膈肌、胸、肺)的浸润及远距离的转移等较特征性的MPM征象.其中结节状胸膜增厚仅发生在MPM,最早发生在250 d.结论该模型与临床有较好的对应性,弥补了临床上很难获得新鲜、不同肿瘤时期肿瘤组织标本的缺陷;不同时期CT检查有阶段性改变和特征性的征象.可用于影像学等多种研究,是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Bcl-2/Bax在干燥综合征(SS)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8例SS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唇腺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Bax 在SS患者唇腺组织细胞和导管上皮内大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cl-2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SS患者唇腺组织中Bax的增加及Bcl-2的减少都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可能是导致
通过对2003赛季我国成年女子足球队12支球队的春训实地调查,分析我国女足队伍的现状,并探讨我国女足春训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1)2003年我国春训成年女足教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死亡数量.方法先计算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再切断并原位吻合右侧大鼠坐骨神经,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4~L6脊神经节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算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数量呈对称分布;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其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左侧减少:30d后
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 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100 mg/kg),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Cyt C mRNA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 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逐渐增加,皮质区和纹状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后者可以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由于其在NAFLD中的独特作用而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现就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发生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体会.结果 51例患者中,有9例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Cr≥132μmol/L或BUN≥18μmol/L);其中7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并发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选择了将赛尼哌加入常规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中作为免疫诱导,同时积极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脏灌注;6例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