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崇高的师德,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们用这样的比喻颂扬教师们的高尚情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们用这样的标尺度量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从古至今,崇高的师德在中国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提高是关键的部分。真正成为人民心目中“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关键词】真诚善意师德旗帜
崇高的师德,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们用这样的比喻颂扬教师们的高尚情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们用这样的标尺度量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从古至今,崇高的师德在中国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真诚播撒信仰
全国优秀教师、阿克苏市第三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岳茂忠老师是一个外表不起眼的普通人,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教师,却也是一个血管里流淌着秦地与大漠混合着的执着与不屈血液的汉子。岳茂忠老师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走上教育岗位的。教书26年,18年把关高三,连续多年当班主任,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提高是关键的部分。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评价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他在这方面决心狠下功夫。每次测试必出一道题,或大跨度、高概括、或小切口、深分析试题。让学生会认识,思考从书本中哪些方面入手,怎样打腹稿。总之,从形式到内容常练习,做到司空见惯,有备无患,提高整体能力。1996应届生殷玉萍高考总分537分,考进了南开大学,她高考历史成绩118分,就是照他的方法训练的结果。高考是考学生,又是考老师,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三文科历史整体素质有明显地提高。
他所带学生陈毅峰,家住五运司,他的父亲长年多病,母亲突然瘫痪,本来就经济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陈同学伺候母亲,在病床边复习迎考,劳苦忧急,得了精神分裂症,岳老师花了一整晚的时间给他写了封安慰信,鼓励他,陈毅峰同学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疆大学。
1995、1996两届高考,为了稳定学生情绪,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做好辅导学生最后冲刺工作,4月他搬进了学生宿舍,和学生同甘共苦,共同努力,高血压病折磨着他,为了学生,高考报名学生回家后他才住院治疗。
2、善意感化灵魂
自治区特级教师、市级拔尖人才杨开梅老师深知,教师的品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杨老师每学期提前做出了计划,每周都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除了特殊情况,每周她都对培训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每学期她都在校内上一两节公开课,开办一两次专题讲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
杨开梅老师长年工作在高三教学的第一线。去年她所带的学生冉平川同学家里兄弟3人,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自己就过着有活干就有钱挣,没活干就饿着的生活,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冉平川同学一周的生活费只有16元。其实有时候还不到16元,于是他对上学没有信心,他经常逃学,去网吧,打群架,曾经多次辍学,都被老师劝回学校。高三面对严峻的形势,多重的压力,他又开始逃学,打群架,杨老师多次从外面找他回来,找他谈心,帮他分析社会形势,鼓励他只要努力他的未来也一样光明。一说就是三、四个小时。4月17日,冉平川同学又旷课了,杨老师又接到了医院通知他爱人右脚骨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请他速来医院,杨老师真着急,他顾不上去医院,先带着学生去找冉平川同学,终于找到了,才赶到医院,爱人已被推到手术室做手术。杨老师坐在手术室外想到马上六月份就要高考了,又拿出高三的模拟考试卷子抓紧改,在场的许多病人家属都被感动了。杨老师还多次塞钱帮助冉平川同学,但他自尊心也很强,不愿意要老师的帮助,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和可怜。杨开梅老师就把这些钱买了一大包衣服及日常用品,委婉地告诉冉平川同学说:“这些东西,老师家也用不着了,你就帮老师个忙,不要白白浪费了这些东西”,面对这样的老师,冉平川同学哭了。高考他以456分的好成绩报答了自己的恩师,考上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3、旗帜永立心中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师付勤老师回答说:“幸福是一种对自己灵魂的问答”。她勤勤恳垦十几年,每天早上早早的到班,常年累月的陪学生学习到晚自习结束,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学生,她认为,她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她还说:“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崇高的师德,源于人民教师心中的大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代代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安于奉献,坚守在三尺讲台,守护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学识,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无论是润物无声的悉心教诲,还是坦诚直言的严格要求,都寄托着教师们的厚爱和期盼。我们可以用“桃李满天下”描绘教师们的成功,但在崇高的师德面前,任何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真正成为人民心目中“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参考文献
[1]邢元敏《大中小学德育规程》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3]项贤《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真诚善意师德旗帜
崇高的师德,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们用这样的比喻颂扬教师们的高尚情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们用这样的标尺度量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从古至今,崇高的师德在中国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真诚播撒信仰
全国优秀教师、阿克苏市第三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岳茂忠老师是一个外表不起眼的普通人,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教师,却也是一个血管里流淌着秦地与大漠混合着的执着与不屈血液的汉子。岳茂忠老师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走上教育岗位的。教书26年,18年把关高三,连续多年当班主任,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提高是关键的部分。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评价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他在这方面决心狠下功夫。每次测试必出一道题,或大跨度、高概括、或小切口、深分析试题。让学生会认识,思考从书本中哪些方面入手,怎样打腹稿。总之,从形式到内容常练习,做到司空见惯,有备无患,提高整体能力。1996应届生殷玉萍高考总分537分,考进了南开大学,她高考历史成绩118分,就是照他的方法训练的结果。高考是考学生,又是考老师,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三文科历史整体素质有明显地提高。
他所带学生陈毅峰,家住五运司,他的父亲长年多病,母亲突然瘫痪,本来就经济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陈同学伺候母亲,在病床边复习迎考,劳苦忧急,得了精神分裂症,岳老师花了一整晚的时间给他写了封安慰信,鼓励他,陈毅峰同学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疆大学。
1995、1996两届高考,为了稳定学生情绪,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做好辅导学生最后冲刺工作,4月他搬进了学生宿舍,和学生同甘共苦,共同努力,高血压病折磨着他,为了学生,高考报名学生回家后他才住院治疗。
2、善意感化灵魂
自治区特级教师、市级拔尖人才杨开梅老师深知,教师的品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杨老师每学期提前做出了计划,每周都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除了特殊情况,每周她都对培训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每学期她都在校内上一两节公开课,开办一两次专题讲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
杨开梅老师长年工作在高三教学的第一线。去年她所带的学生冉平川同学家里兄弟3人,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自己就过着有活干就有钱挣,没活干就饿着的生活,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冉平川同学一周的生活费只有16元。其实有时候还不到16元,于是他对上学没有信心,他经常逃学,去网吧,打群架,曾经多次辍学,都被老师劝回学校。高三面对严峻的形势,多重的压力,他又开始逃学,打群架,杨老师多次从外面找他回来,找他谈心,帮他分析社会形势,鼓励他只要努力他的未来也一样光明。一说就是三、四个小时。4月17日,冉平川同学又旷课了,杨老师又接到了医院通知他爱人右脚骨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请他速来医院,杨老师真着急,他顾不上去医院,先带着学生去找冉平川同学,终于找到了,才赶到医院,爱人已被推到手术室做手术。杨老师坐在手术室外想到马上六月份就要高考了,又拿出高三的模拟考试卷子抓紧改,在场的许多病人家属都被感动了。杨老师还多次塞钱帮助冉平川同学,但他自尊心也很强,不愿意要老师的帮助,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和可怜。杨开梅老师就把这些钱买了一大包衣服及日常用品,委婉地告诉冉平川同学说:“这些东西,老师家也用不着了,你就帮老师个忙,不要白白浪费了这些东西”,面对这样的老师,冉平川同学哭了。高考他以456分的好成绩报答了自己的恩师,考上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3、旗帜永立心中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师付勤老师回答说:“幸福是一种对自己灵魂的问答”。她勤勤恳垦十几年,每天早上早早的到班,常年累月的陪学生学习到晚自习结束,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学生,她认为,她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她还说:“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崇高的师德,源于人民教师心中的大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代代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安于奉献,坚守在三尺讲台,守护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学识,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无论是润物无声的悉心教诲,还是坦诚直言的严格要求,都寄托着教师们的厚爱和期盼。我们可以用“桃李满天下”描绘教师们的成功,但在崇高的师德面前,任何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真正成为人民心目中“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参考文献
[1]邢元敏《大中小学德育规程》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3]项贤《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