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强震活动特征及短期震兆研究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滇西北强震短期震兆指标。得到以下主要结果:滇西北6.0级以上强震前,在全省4.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阶段或3.0级以上地震活跃阶段,震中附近3级地震比较活跃,并形成明显的条带、围空、密集等地震活动有序分布异常图像;滇西北6.0级以上地震短期异常综合预报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盈江5.8级地震震区的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概况,阐述了各类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方面的经验教训、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的措施。  关键词: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震害特征;破坏机理;盈江地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P315.94 文章编号:lOOO
【摘要】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应树立学习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兴趣;学困生;信心    “学困生”具有一般学生同样的潜能,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循序渐进的辅导帮助,同样能够获得多方面成功并成为成功的学生。因此。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曲度”的加大和舆论监督力度的增强,基层政权中权力私人化或“家族化”现象正爆发性、多发性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从湖南湘潭的“火箭提拔”到山西的“房媳”事件再到广东揭阳的“替父接任”,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官员家族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诸如此类的事情已不再是仅限于某个区域的个案而是出現了层层寄生的格局和多发局面,“世袭”的方式也从一般的父子、母女间的单线“传承”转变为“一人得道,鸡
摘要:利用HHT变换研究2008年3月6日福建古田ML46地震中,水口水电站重力坝强震反应台阵获取的强震反应观测资料的时频特性及重力坝结构动力特性,得到如下结论:(1)强震记录能量集中在0~15 Hz频段和10~15 s时段;(2)重力坝顺河向主频为37 Hz。分析结果对认识水库地震近场地震动特性和重力坝地震反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重力坝;边际谱;Hilbert能量谱;瞬时能量谱  
[摘要]函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针对函数知识学习中容易误解的几个问题分析这些错误的成因,培养学生学习反思的习惯。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函数概念。  [关键词]函数;误解;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利用2007年11月至2010年5月云南测震台网46个台站共31个月的连续测震记录,采用背景噪声瑞利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云南地区不同周期瑞利面波的相速度背景图像;用滑动时窗得到当前不同时段瑞利面波相速度图像,将当前速度图像减去背景速度图像,得到当前速度扰动图像;将不同时段的速度扰动图像与云南中强地震作对比研究,发现在该区域中强地震发生前,在10~25 s周期的相速度扰动图像中,川滇菱形块体中
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学方式的单一、教育评价的片面、问题意识的淡薄,造成了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欠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一个突破口,在数学教学中,应探讨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具体对策,本文提出“构建数学实验室。营造民主、和谐、宽裕”的问题环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多媒体网络技术猛烈地冲击着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 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