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当前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发展与改革提出了创造宽松的音乐气氛和环境、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上课成为一件快乐的事、鼓励成功,培养学生自信心、改变教材编排,适当地g]入一些流行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几点对策。
[关键词]创新教育;兴趣;多媒体;音乐活动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这样讲过,人类有这样的“金三角”:数学——文字——音符。它们是打开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如果人们不懂得音乐,那起码将失去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类智慧。可见音乐教育在人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小学的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审美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扩大文化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音乐课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使学生敞开心扉,充分享受快乐。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首先是教学内容单一。提起音乐课,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教唱歌,许多老师也确实把音乐课简单的认为是唱唱歌就行了。这样的音乐课必是没有什么大的教学价值可谈的。其次是教学方法传统。主要是采用民间艺人师傅式的教授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生动活泼艺术课的个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因此,我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人手改善我们的音乐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只有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音乐,享受其快乐。最佳的教学技术师采用各种方法将乐趣归还给学生,将趣味归还给学习过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根据我的经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二、对策
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无处不在。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最变捷最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变的生动有趣。多媒体在音乐课上也就变得越来越流行。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有很多优势,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我们往往要在如何安排倒带时间上煞费苦心,有时出于时间上面的考虑甚至不得不缩减音乐欣赏的时间。在应用信息技术,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所有的音乐都可以任意剪切、复制、拷贝音乐,反过来,也可以做到任意缝合而不露痕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播放任意一个段落,学生也能更好的不受干扰的欣赏音乐。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标新立异。与外国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太“乖”了,缺乏创新的胆识。在唱歌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并让学生试唱并加以评价。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歌曲并加入打击乐伴奏等。
3 适当地引入流行歌曲
音乐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而现在的音乐教育负载的德育的任务太多了,革命歌曲在音乐教科书里占的比重比较大。美育不能像德育,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压在学生头上,学生会很反感。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生理发育阶段,情绪生活变化十分强烈,流行音乐反映出来的思想与其形式,都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而对《黄河大合唱》这类严肃音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理解不了,引起的是烦乱,所以有乱七八糟一大团的感觉。音乐很多时候是感情的释放,处于不同情感中的人会去寻求适当的音乐使情感得到抒发,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寻求,不能说他们有这种想法就将它们压制。想想从老师嘴里说出SHE、F4,他们将是如何惊奇,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课堂气氛自然也活跃起来。
4 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小学生充分积极主动,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的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可以安排一些戏剧表演,角色扮演,配乐朗诵等,寓学于乐,即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I乜可以学习像《正大综艺》这样的电视节目,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和游戏,让学生在笑声小学习知识。当然,老师要对活动有指导能力。提供活动背景,创造其中意境,推动活动进展,激励学生的热情,努力创造一个人人“感受尊重,得到理解,享有权利”的人文环境。
5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课间利用广播播放一些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播放有意义的音乐电视等,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图片,言语等参与活动,用鲜花,音乐烘托气氛。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的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6 培养学生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通过主动有效的参加学习活动,能够使潜在能力转化为外显的智慧。小学生感情比较脆弱,比较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要不吝赞美之词,特别是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很可能老师的一句赞美就能改变这个学生的一生。例如:在唱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单独唱歌,不仅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今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要不吝赞美之词,特别是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很可能老师的一句赞美就能改变这个学生的一生。老师适时的鼓励和赞美,能给学生一个学生自由学习的环境。
总之,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兴趣。音乐课就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中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基础教育网——艺术教育
[3]《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1999年12月
[关键词]创新教育;兴趣;多媒体;音乐活动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这样讲过,人类有这样的“金三角”:数学——文字——音符。它们是打开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如果人们不懂得音乐,那起码将失去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类智慧。可见音乐教育在人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小学的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审美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扩大文化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音乐课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使学生敞开心扉,充分享受快乐。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首先是教学内容单一。提起音乐课,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教唱歌,许多老师也确实把音乐课简单的认为是唱唱歌就行了。这样的音乐课必是没有什么大的教学价值可谈的。其次是教学方法传统。主要是采用民间艺人师傅式的教授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生动活泼艺术课的个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因此,我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人手改善我们的音乐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只有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音乐,享受其快乐。最佳的教学技术师采用各种方法将乐趣归还给学生,将趣味归还给学习过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根据我的经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二、对策
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无处不在。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最变捷最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变的生动有趣。多媒体在音乐课上也就变得越来越流行。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有很多优势,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我们往往要在如何安排倒带时间上煞费苦心,有时出于时间上面的考虑甚至不得不缩减音乐欣赏的时间。在应用信息技术,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所有的音乐都可以任意剪切、复制、拷贝音乐,反过来,也可以做到任意缝合而不露痕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播放任意一个段落,学生也能更好的不受干扰的欣赏音乐。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标新立异。与外国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太“乖”了,缺乏创新的胆识。在唱歌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并让学生试唱并加以评价。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歌曲并加入打击乐伴奏等。
3 适当地引入流行歌曲
音乐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而现在的音乐教育负载的德育的任务太多了,革命歌曲在音乐教科书里占的比重比较大。美育不能像德育,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压在学生头上,学生会很反感。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生理发育阶段,情绪生活变化十分强烈,流行音乐反映出来的思想与其形式,都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而对《黄河大合唱》这类严肃音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理解不了,引起的是烦乱,所以有乱七八糟一大团的感觉。音乐很多时候是感情的释放,处于不同情感中的人会去寻求适当的音乐使情感得到抒发,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寻求,不能说他们有这种想法就将它们压制。想想从老师嘴里说出SHE、F4,他们将是如何惊奇,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课堂气氛自然也活跃起来。
4 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小学生充分积极主动,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的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可以安排一些戏剧表演,角色扮演,配乐朗诵等,寓学于乐,即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I乜可以学习像《正大综艺》这样的电视节目,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和游戏,让学生在笑声小学习知识。当然,老师要对活动有指导能力。提供活动背景,创造其中意境,推动活动进展,激励学生的热情,努力创造一个人人“感受尊重,得到理解,享有权利”的人文环境。
5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课间利用广播播放一些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播放有意义的音乐电视等,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图片,言语等参与活动,用鲜花,音乐烘托气氛。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的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6 培养学生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通过主动有效的参加学习活动,能够使潜在能力转化为外显的智慧。小学生感情比较脆弱,比较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要不吝赞美之词,特别是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很可能老师的一句赞美就能改变这个学生的一生。例如:在唱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单独唱歌,不仅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今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要不吝赞美之词,特别是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很可能老师的一句赞美就能改变这个学生的一生。老师适时的鼓励和赞美,能给学生一个学生自由学习的环境。
总之,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兴趣。音乐课就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中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基础教育网——艺术教育
[3]《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