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縱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命题者更加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特别是陌生方程式(或信息型方程式)书写的考查,出题形式是根据化学原理,将教材中没有学过或教材习题中没有涉及的新知识、新概念结合给定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该类题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信息新颖、新旧相承、知识引路、设问奇特、培养能力,它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接受、提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它要求应试者将题目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以旧带新、触类旁通的作用,进而产生新思路,发现新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陌生方程式类型的题考查形式灵活,常以实验、工艺流程等为载体,考查内容涉及反应现象、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常见的考查题型如下。
题型一:组装型
信息中完全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组装成一个方程式,然后根据原子、电子、电荷守恒进行配平。这类试题难度不大,只要认真阅读,即可准确书写解答。
例1 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l)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 2) 制备Na2 S2 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l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2SO3 和NaHSO3。阳极的反应式为_____ 。电解后 ____ 室的NaHSO3溶液浓度增加。
(3) Na2S2O5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 00 mol . L-1的碘标准液滴定到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1)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脱水生成焦亚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SO3 ==Na2 S2O5 H2O
(2)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区溶质是稀硫酸,故O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4H O2↑。阳极区H 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a室与亚硫酸钠结合生成亚硫酸氢钠。阴极是H 放电,OH浓度增大,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电解后a室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
易错点拨:解答本题时,一些同学对(1)中反应环境不理解,题中要求结晶脱水,误写成离子方程式而不得分。解答(2)时不能将电解相关知识与新情景进行有效结合,导致无法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解答(3)时不能熟练掌握S和I等变价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无法完成该反应方程式的补充。
例2 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稀硝酸吸收NOx,得到HN0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 。
(2)用酸性(NH7 )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0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易错点拨:部分考生解答(1)时不能将电解相关知识与新情景进行有效结合,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无法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解题策略:通过有效自学,敏捷地接受试题给出的新信息,并将题目所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守恒关系(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题型二:残缺型
此类试题一般给出部分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通常是“缺胳膊断腿”,需要补充完整并配平,是考查频率较高的一类试题。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考生在问题及题目提供的信息之间进行搜索,结合已有知识和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类比、联想、讨论等,多种科学思维方式联用,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3 立德粉ZnS .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回答下列问题:
在回转炉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CO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易错点拨:(1)产物的判断;(2)题给信息的准确提取,如焦炭过量生成CO,反应物为硫酸钡与焦炭,产物为BaS与CO;再如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CO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
解题策略:可依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找出已知的反应物和产物,再根据原子守恒或物质的特征或元素价态变化特点及微粒存在形式,填写出未知产物后配平。
模板:信息提取(确定反应类型)→联想推理(判断反应物、生成物)→配平
注意点:反应条件、符号等细节。
题型三:挖掘型
此类试题一般不会直接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需要从题目信息中阅读提取有用信息,从而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常出现在流程类题目中。2011年以来在全国卷及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化学工艺流程题,此类题目思维容量大,涉及知识点多,部分试题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且反应物与生成物均需从题目中的转化关系中进行挖掘,考生往往失分较多。2017年的考试大纲删去了此前考试大纲规定的“化学与技术”模块,该模块的试题通常以工业流程图的形式的试题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出现。
例4 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 K103的化学名称是____ 。
(2)利用“KCl()s氧化法”制备KI03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和KCI。“逐CI,”采用的方法是___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 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2所示。
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 。
解析:(1)根据KCIO3名称为氯酸钾知KIO3名称为碘酸钾。
解题策略:正确判断合理的产物,灵活运用守恒关系(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提高准确率。看懂在特定要求(反应酸碱性环境、条件等)时,溶液中粒子的存在形式。
模板:反应物(原料十加入的物质十溶液酸碱环境)一生成物(目标产物十杂质)一配平
借题发挥:产物预测时一定要注意首先满足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要注意环境介质,因为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满足氧化还原,还得看环境的酸碱性。书写反应式要注意巧用水的小技巧,具体如表1。
上表中可说明: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物不可能是OH-;碱性介质中,生成物不可能是H ;中性介质中,生成物可能是H 、OH-、H 2O。
题型四:计算型
这类题型,考生通常不能直接判断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这类与计算相结合的方程式的书写难度最大,部分考生会望而生畏,甚至直接放弃,高考命题人考虑得分情况,一般会出题较少,作为有区分度的考点使用,建议考生对这类试题做一定量的训练。
生成物(1- x)A12 (SO4)3.xrAI( OH)3中x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
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x的值,测定方法如下:
①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0 mL,加入盐酸酸化的过量BaC1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2. 330 0 g。
②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 50 mL,稀释至25 mL,加入0.100 0 mol . L-1 EDTA标准溶液25. 00 mL,调节溶液pH约为4.2,煮沸,冷却后用0. 080 00 mol . L-1 Cu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CuSO。标准溶液20. 00 mL(已知A13 、Cu2 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计算(1-x) Al2 (SO4)3.xAI(OH)3中
例6 0. 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分解方程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1)0. 8 g CLIS04 · 5H2O 是0.003 2 mol,加热到200℃时,固体还剩0. 57 g,设固体里面含有z个结晶水,则列式:0.003 2×(160 18x)=0.57,得x=1,可得200℃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04 . H2O。
解题策略:
陌生反應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寻找题干中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合理判断反应类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完善反应物和生成物。
③根据三大守恒和反应介质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是否应该添加水、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④书写完整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注意反应条件、物质状态和气体、沉淀符号等细节。
⑤认真审题,合理作答,看清要求是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陌生方程式类型的题对探究新情境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策略,加深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培养敏锐获取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题型一:组装型
信息中完全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组装成一个方程式,然后根据原子、电子、电荷守恒进行配平。这类试题难度不大,只要认真阅读,即可准确书写解答。
例1 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l)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 2) 制备Na2 S2 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l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2SO3 和NaHSO3。阳极的反应式为_____ 。电解后 ____ 室的NaHSO3溶液浓度增加。
(3) Na2S2O5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 00 mol . L-1的碘标准液滴定到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1)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脱水生成焦亚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SO3 ==Na2 S2O5 H2O
(2)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区溶质是稀硫酸,故O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4H O2↑。阳极区H 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a室与亚硫酸钠结合生成亚硫酸氢钠。阴极是H 放电,OH浓度增大,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电解后a室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
易错点拨:解答本题时,一些同学对(1)中反应环境不理解,题中要求结晶脱水,误写成离子方程式而不得分。解答(2)时不能将电解相关知识与新情景进行有效结合,导致无法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解答(3)时不能熟练掌握S和I等变价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无法完成该反应方程式的补充。
例2 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稀硝酸吸收NOx,得到HN0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 。
(2)用酸性(NH7 )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0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易错点拨:部分考生解答(1)时不能将电解相关知识与新情景进行有效结合,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无法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解题策略:通过有效自学,敏捷地接受试题给出的新信息,并将题目所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守恒关系(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题型二:残缺型
此类试题一般给出部分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通常是“缺胳膊断腿”,需要补充完整并配平,是考查频率较高的一类试题。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考生在问题及题目提供的信息之间进行搜索,结合已有知识和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类比、联想、讨论等,多种科学思维方式联用,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3 立德粉ZnS .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回答下列问题:
在回转炉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CO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易错点拨:(1)产物的判断;(2)题给信息的准确提取,如焦炭过量生成CO,反应物为硫酸钡与焦炭,产物为BaS与CO;再如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CO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
解题策略:可依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找出已知的反应物和产物,再根据原子守恒或物质的特征或元素价态变化特点及微粒存在形式,填写出未知产物后配平。
模板:信息提取(确定反应类型)→联想推理(判断反应物、生成物)→配平
注意点:反应条件、符号等细节。
题型三:挖掘型
此类试题一般不会直接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需要从题目信息中阅读提取有用信息,从而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常出现在流程类题目中。2011年以来在全国卷及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化学工艺流程题,此类题目思维容量大,涉及知识点多,部分试题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且反应物与生成物均需从题目中的转化关系中进行挖掘,考生往往失分较多。2017年的考试大纲删去了此前考试大纲规定的“化学与技术”模块,该模块的试题通常以工业流程图的形式的试题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出现。
例4 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 K103的化学名称是____ 。
(2)利用“KCl()s氧化法”制备KI03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和KCI。“逐CI,”采用的方法是___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 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2所示。
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 。
解析:(1)根据KCIO3名称为氯酸钾知KIO3名称为碘酸钾。
解题策略:正确判断合理的产物,灵活运用守恒关系(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提高准确率。看懂在特定要求(反应酸碱性环境、条件等)时,溶液中粒子的存在形式。
模板:反应物(原料十加入的物质十溶液酸碱环境)一生成物(目标产物十杂质)一配平
借题发挥:产物预测时一定要注意首先满足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要注意环境介质,因为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满足氧化还原,还得看环境的酸碱性。书写反应式要注意巧用水的小技巧,具体如表1。
上表中可说明: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物不可能是OH-;碱性介质中,生成物不可能是H ;中性介质中,生成物可能是H 、OH-、H 2O。
题型四:计算型
这类题型,考生通常不能直接判断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这类与计算相结合的方程式的书写难度最大,部分考生会望而生畏,甚至直接放弃,高考命题人考虑得分情况,一般会出题较少,作为有区分度的考点使用,建议考生对这类试题做一定量的训练。
生成物(1- x)A12 (SO4)3.xrAI( OH)3中x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
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x的值,测定方法如下:
①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0 mL,加入盐酸酸化的过量BaC1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2. 330 0 g。
②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 50 mL,稀释至25 mL,加入0.100 0 mol . L-1 EDTA标准溶液25. 00 mL,调节溶液pH约为4.2,煮沸,冷却后用0. 080 00 mol . L-1 Cu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CuSO。标准溶液20. 00 mL(已知A13 、Cu2 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计算(1-x) Al2 (SO4)3.xAI(OH)3中
例6 0. 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分解方程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1)0. 8 g CLIS04 · 5H2O 是0.003 2 mol,加热到200℃时,固体还剩0. 57 g,设固体里面含有z个结晶水,则列式:0.003 2×(160 18x)=0.57,得x=1,可得200℃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04 . H2O。
解题策略:
陌生反應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寻找题干中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合理判断反应类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完善反应物和生成物。
③根据三大守恒和反应介质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是否应该添加水、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④书写完整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注意反应条件、物质状态和气体、沉淀符号等细节。
⑤认真审题,合理作答,看清要求是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陌生方程式类型的题对探究新情境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策略,加深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培养敏锐获取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