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浅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混凝土施工以其坚固的性质和施工的简便在建筑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现在的建筑中几乎没有离开混凝土的施工,对混凝土施工进行熟悉和掌握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即使混凝土施工相对简单,也非常容易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往往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否达到质量要求也直接影响到工程工期。本文现简要谈论混凝土浇筑技术。
  关键词:混凝土 浇筑 柱
  混凝土的浇筑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施工,对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中对混凝土的普遍青睐,使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成为工程人员不得不注意和不断提高改进的部分。目前混凝土的浇筑已经有严格的施工标准和要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找到了目前最完善的施工方式,施工负责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确保混凝土浇筑工艺按现行标准进行。以下是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注意事项和具体浇筑工艺。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預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同时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并随时填写施工记录。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二、施工缝与后浇带
  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之一是浇筑需要连续进行,现代的大面积、大体积施工中,施工量较大,或者技术、设备或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真正做到连续浇筑,如果间歇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初凝,就容易产生问题,所以,施工前要事先确定好施工缝。另外,施工过程往往较长,这中间的温度难免会发生较大变化,为防止温差造成有害裂缝,也需要设置后浇带。下面就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法做出基本介绍。
  1、施工缝的留设。
  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2、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三、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工艺适用于多种建筑和建筑中的多个部分,现代建筑的结构多样,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混凝土工程,浇筑工艺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工程中采用不同工序,注意不同事项。这里仅对三项最常见的混凝土浇筑类型做出简介。
  1、多、高层框架结构的浇筑
  框架结构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柱子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利用梁板模板作为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一个施工段内每排柱子的浇筑顺序,应由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以防柱模板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累积不易纠正。柱子浇筑应分段进行。在浇筑与柱墙练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1~1.5h,再继续浇筑,使柱浑天充分沉实。
  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是设备基础,承受的荷载较大,对整体性要求高,故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一般不留设施工缝,同时,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容易由于内外较大的温差产生裂纹,而混凝土在温度下降时收缩时,容易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减少混凝土收缩并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强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都采用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工艺要求的日益提高,混凝土浇筑工艺也不断取得进步,混凝土浇筑在现在建筑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地位使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混凝土浇筑的水平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施工中应根据结构特点、工程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可选用全面分层、斜面分层和分段分层浇筑方案。同时,混凝土的大面积施工也使它很容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很多发达城市目前确实对建筑工程的环保职责提出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注意及时洒水,防止扬尘,及时清理,防止水污染,混凝土振捣尽量在白天进行,减少噪音污染。随着时代的进步,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将愈发完善,愈发高效和稳定。
其他文献
退耕还林是国家的生态重点工程,农户的受偿意愿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巩固。文章主要研究影响农户退耕还林受偿意愿的因素,基于四川省南部县、南江县以及马
如何在人文精神的统摄下,创作一部意蕴丰富又艺术水准较高的公益片?本文列举了三部中外公益片,从立意构思、结构编织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追根溯源,举例赏析,推导论证了此类
江南地区山地纵横、水网密布,地貌丰富多样,村落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河谷村落数量众多。但现阶段乡建同质化严重,不同类型村落的适宜性政策被忽略。本文以浙江德清东沈村为例,分析山地河谷村落特征,以地形地貌为出发点,从山、水、村落三方面,提出基于山水特质的村落更新与活化策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永续发展。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得到推广,但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实质内容,分析理解这种影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与地方语言区、生活区和历史影响区之间的地域联系,发现传统文化区地域联系强度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格局具有高度关联,但各具特征。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机动车增长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各大城市重点关注和迫切改善的问题,公共交通优先成为公认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公交都市成为全球化大都市发展方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