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变成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对资源、能源的节约以及利用效率的提高,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加强能源教育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个最直接、现实和有效的途径。建设节约型社会,首要的问题是节约能源,因为大部分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只有依靠加强节能技术教育来尽可能地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需要大力加强技术教育和观念转变教育。因此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必须采取调整能源政策和强化能源教育等有力措施来转变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制定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强终身性的能源教育来促使国民提高能源意识、树立节能观念、提高节能技术、养成可执行的节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努力构建节能节资型或循环型能源供给的可持续社会发展机制。国外的能源教育起步较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能源教育体系和推广模式,并且在国民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提高了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日本、德国和挪威等国在教育课程改革中就积极地纳入了能源教育的内容。中国虽然通过能源知识和节能意识的宣传起到了能源教育的初步作用,但是中国系统的能源教育还没有形成。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能源教育管理部门和推广部门。在基础教育中,没有设置能源教育专门科目,人们对能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能源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措施及推进体制等还不明确。能源教育仅渗透和散见于物理、化学等少数学科教学中,学校教育、自然体验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有关能源教育的内容(场所、机会、计划等)远远没有跟上,对能源节约技术的教育和节能意识的培养还没有规范的教育体系来支撑。国内对开展能源教育的必要性、能源教育的基本内容、能源教育的基本理念、能源教育的基本原则等还没有形成共识,对构建能源教育的体系和发展问题,能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评价标准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界对能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掀起能源教育研究的热潮,介绍国外能源教育发展的经验,探索中国能源教育的发展战略、推广模式和课程体系,开发中国能源教育的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和系列教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能源教育与节约型社会建设》课题组联合《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能源教育研究所,在《中国电力教育》刊物上特设能源教育专题栏目,并邀请国内外对能源教育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热心能源教育的人士建言献策,就能源教育领域的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期将首先刊出《能源教育与节约型社会建设》课题组的中期成果和收集到的有关能源教育方面的文章,希望广大有志于推动能源教育发展和热心能源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继续踊跃赐稿,下期将刊出更为丰富的能源教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