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法国著名作家,1921年其作品《苔依丝》获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卢浮宫是一个博物馆,那里藏着许多美丽和古老的东西——这种做法很聪明,因为“古”和“美”都是同样值得敬仰的东西。博物馆里的名贵古物中有一件最感人的东西,那就是一块大理石像的断片,上面刻的两个手里拿着花的人仍然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是两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当希腊还年轻的时候,她们也是年轻的。我们的学者们对这两位姑娘做过许多思考,他们翻过许多书——又大又厚的书,羊皮精装的书,还有许多用犊皮和猪皮精装的书。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这两个姑娘各人手里要拿着一朵花。
他们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思考,那么多辛苦的日子和不眠之夜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苏珊小姐可是一会儿就弄清楚了。她的爸爸因为要在卢浮宫办点事,就把她也带到那儿去了。苏珊姑娘惊奇不止地观看那些古代文物,看到了许多缺胳膊、断腿、少头的神像。她对自己说:“啊,对了,这都是一些成年绅士们的玩偶;我可以看出这些绅士们把他们的玩偶弄坏了,正像我们女孩子一样。”但当她来到这两位姑娘面前时,看到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朵花,她便给了她们一个吻——因为她们是那样娇美。接着她父亲问她:“她们为什么相互赠送一朵花?”
苏珊立刻回答说:“她们是在彼此祝贺生日快乐。”
她思索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因为她们是在同一天过生日呀。她们两人长得一模一样,所以她们也就彼此赠送同样的花。女孩子们都应该是同一天过生日才对呀。”现在苏珊离开卢浮宫博物馆和古希腊石像已经很远了,她现在是在鸟儿和花儿的王国里。她在草地上玩耍,她记得这天是她的小丽雅克妮的生日,因此她要采一些花送给她,并且吻她。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1923年其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的书本去的地方
●叶芝
我的书本去的地方
我所学到的所有言语
我所写出的所有言语
必然要展翅 不倦地飞行
绝不会在飞行中停一停
一直飞到你悲伤的心所在的地方
在夜色中向着你歌唱
远方 河水正在流淌
乌云密布 或是灿烂星光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叶芝○廖新生 图
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年鉴(接《启迪》2009年第9期上半月)
1916年:瑞典诗人魏尔纳·海顿斯坦姆,《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丹麦作家卡尔·耶勒鲁普的《磨坊血案》和丹麦小说家亨利克·彭托皮丹的《天国》同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9年: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的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挪威小说家克努特·汉姆生的小说《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2年:西班牙作家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的作品《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卢浮宫是一个博物馆,那里藏着许多美丽和古老的东西——这种做法很聪明,因为“古”和“美”都是同样值得敬仰的东西。博物馆里的名贵古物中有一件最感人的东西,那就是一块大理石像的断片,上面刻的两个手里拿着花的人仍然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是两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当希腊还年轻的时候,她们也是年轻的。我们的学者们对这两位姑娘做过许多思考,他们翻过许多书——又大又厚的书,羊皮精装的书,还有许多用犊皮和猪皮精装的书。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这两个姑娘各人手里要拿着一朵花。
他们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思考,那么多辛苦的日子和不眠之夜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苏珊小姐可是一会儿就弄清楚了。她的爸爸因为要在卢浮宫办点事,就把她也带到那儿去了。苏珊姑娘惊奇不止地观看那些古代文物,看到了许多缺胳膊、断腿、少头的神像。她对自己说:“啊,对了,这都是一些成年绅士们的玩偶;我可以看出这些绅士们把他们的玩偶弄坏了,正像我们女孩子一样。”但当她来到这两位姑娘面前时,看到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朵花,她便给了她们一个吻——因为她们是那样娇美。接着她父亲问她:“她们为什么相互赠送一朵花?”
苏珊立刻回答说:“她们是在彼此祝贺生日快乐。”
她思索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因为她们是在同一天过生日呀。她们两人长得一模一样,所以她们也就彼此赠送同样的花。女孩子们都应该是同一天过生日才对呀。”现在苏珊离开卢浮宫博物馆和古希腊石像已经很远了,她现在是在鸟儿和花儿的王国里。她在草地上玩耍,她记得这天是她的小丽雅克妮的生日,因此她要采一些花送给她,并且吻她。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1923年其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的书本去的地方
●叶芝
我的书本去的地方
我所学到的所有言语
我所写出的所有言语
必然要展翅 不倦地飞行
绝不会在飞行中停一停
一直飞到你悲伤的心所在的地方
在夜色中向着你歌唱
远方 河水正在流淌
乌云密布 或是灿烂星光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叶芝○廖新生 图
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年鉴(接《启迪》2009年第9期上半月)
1916年:瑞典诗人魏尔纳·海顿斯坦姆,《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丹麦作家卡尔·耶勒鲁普的《磨坊血案》和丹麦小说家亨利克·彭托皮丹的《天国》同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9年: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的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挪威小说家克努特·汉姆生的小说《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2年:西班牙作家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的作品《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