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引凤还巢”返乡民工再创业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qlhh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经过数年辛劳,学到了技术,手里有了积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愈来愈强烈,加之老家还有需要赡养和抚育的亲人,于是一些人开始携款还乡。如何发挥这些返乡农民的技术、资金优势,引导他们实现再创业,富裕小家,造福大家呢?针对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本栏目已向广大热爱“三农”事业的人士征稿,得到了大家的关注,纷纷投来稿件介绍当地的先进典型。下面我们摘编部分来稿,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输出与回流形成共振效应
  
   近年来,河南省上蔡县巧做劳务输出文章,一方面全力组织农村剩余劳力有序输出,一方面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引导拥有一定资金、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还乡,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贡献,从而形成了输出与回流的“劳务共振效应”。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蔡县就有组织地向沿海和边疆地区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上季节性外出打工的民工,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6万人,年挣回11亿元。针对这一潜在的巨大经济优势和劳务现象,上蔡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场地等方面予以扶持,为他们优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优先解决土地和经营场所,优先提供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同时,对成绩显著的回乡创业人员,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和提拔重用。优惠的政策、感情的交流、宽松的投资环境,使大批在外务工人员深受鼓舞,新的创业热潮在上蔡涌动。
  
  把外面的精彩搬回家
  
   走进四川省南部县楠木区花冠庙村,被村民们称为“江浙型“、“广东型”、“西安型”的小洋楼,一幢幢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难以相信这里曾是偏僻的山村。这些变化是该村外出打工者们带来的。去年春节,村里采纳40多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的建议,选址建设集中居住区,并在居住区内兴建市场等各种配套设施,以图大发展。建房设计时,见多识广的打工者们把他们走南闯北见到的各地民居风格搬进来,集资改造了通往山外的村道,建成了3条街道、80多间铺面,还建了学校,从而引来了无数商机,在家乡干起了大事业。
  
  遨游商海竞风流
  
   甘肃省会宁县以每年输出11万劳务大军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劳务基地。憨厚老实、勤劳苦干、任劳任怨是会宁民工的品牌。数年下来,他们大多掌握了一技之长,开辟了一片天地。其中也不乏一批有为青年致富归来,报效家乡。他们做到了学一门技术,办一个企业,带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
   柳胜利是会宁县柴门人,中学毕业后,去白银建筑企业打工,因脑子活、手脚勤,工作业绩突出,被派往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学习经济管理,学成回来,被提升为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但他深感和文字材料打交道不是他的长项,虚于应酬、迎来送往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辞别培养他、重用他的企业,回到家乡创办了胜利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广告业务部、小肥羊连锁店,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企业资产已达百万元,解决当地青年就业60余人。
   温刚是会宁太平人,18岁出外闯荡,搞过建筑,跑过买卖,最终定位于服装加工。他先后到兰州、北京等地拜师学艺、取经觅宝。他在会宁办起了绅韵西服公司,带动了会宁职专的发展,解决职专缝纫班学员100多人(次)就业,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
   在会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这些返乡打工者,他们给家乡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观念。他们是家乡的希望,是家乡的财富。
   编后语:如何使这批返乡农民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再创业,归纳各地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引”。引导返乡农民认识到“小富不是富,大富才是富”;“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他们外出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当前农村急需的资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逐渐浪费掉;他们带回来的资金,不求发展也会“坐吃山空”。二是要“帮”。外出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做员工,对项目开发、资金运作不熟悉,对家乡的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也较陌生,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多帮助他们确定方向,找准路子、保驾护航,让他们瞄准目标、放心创业。三是要“扶”。政府部门要扶助农民利用好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支持。对他们手中的资金不要“杀鸡取卵”,而要“借鸡生蛋”,扶助他们发展起自己的事业。(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一直存在着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高校英语教师可利用新媒体
<正>成熟的烃源岩和大多数油气藏都存在轻烃微渗漏现象。轻烃微渗漏是指轻烃分子(主要是C1-C5)在油气藏压力和浮力的驱动下以微泡或连续气相形式沿微裂隙垂直向地表运移的过
S-诱抗素(Abscisic Acid,简称ABA)是一种植物激素,又叫脱落酸,因最初认为能促进植物叶片脱落而得名,其在植物的多个发育阶段都有作用,除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抑制生长、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