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壮方言区的壮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壮方言区语音与标准壮语语音相比较,语音差别比较大,所以南壮方言区对小学生的标准壮语教学难度也就很大。这就需要壮语文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壮文的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南壮方言区;壮语文教学;汉语
  长期以来,壮族地区都是以汉语文教育为主,忽视了壮语文的教育,脱离了壮族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实际。在壮族农村地区,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壮语,然后逐步学会壮语,因而壮语就是他们的母语。母语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以母语为教学语言,可以保持儿童认知能力的连续性,順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语音上容易掌握,在语法上也易于接受,在接收和处理信息上适于他们的逻辑思维。采用母语教学,能够发挥母语优势,使学生的思路畅通,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加速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进程。
  壮汉双语教学点大都在壮族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多彩。双语教师在壮汉双语教学实践中,应巧用乡土资源,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活用汉语的各种教学方法,充实双语课堂教学,实现壮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现实中乐学,要挑选他们熟悉的事物加以识记。国家在壮民族聚居地区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壮语和汉语,系统掌握壮、汉语文的相关知识,了解并热爱本民族和我们伟大的国家。为此,我们应该尽力挖掘学生的母语思维潜能,发挥壮文易学易用的优势,通过壮汉对比教学掌握标准壮文,熟练运用壮文。
  一、利用母语来类比教学
  壮族学生大多数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说壮话,并一直在农村环境中成长。壮语是他们相互交流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最便利的语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指出:母语是入门教育和取得成绩的关键。壮语是壮族学生的母语,在壮族聚居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利用母语来教壮族学生标准壮语,对于壮族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壮族分为南壮和北壮两种语系,在语言上,两者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两种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南壮人(比如靖西、德保、那坡等)听北壮人讲话,好像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同样,北壮人听南壮人讲话,也有这样的感觉。而我们现在所学的标准壮语是以北壮的方言为标准音的,所以在教学中,北壮的学生容易听得懂,学得易,而南壮的学生就没有那样的优势了。
  在壮语文教学活动中,壮语的声母、韵母、声调教学是壮语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学生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了这个忘了那个,甚至有的只学到一点点。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特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去引导小学生学习壮语。
  例如学习高音组韵母“ap、aep”时,可以这样引入:“这节课我们乘着快乐之舟来到小河玩耍,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们乘坐的快乐之舟出发了,你们看,两岸杨柳青青,随风飘舞,河水荡漾,清澈见底,看到这么清亮亮的河水,大家想不想下去游泳呢?”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想!”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然后引出“aep”这个韵母。因为“aep”这个音在本地方言就是“游泳”的意思。所以把这个“aep”韵母贴出来,老师用本地话一提示,学生就会读了。“aep”还有一个朋友“ap”,引导学生读准“ap”的调值,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韵母“ap、aep”的音,进而再比较它们的字形。
  教韵母“ip”时,笔者也采用跟本地音相联系的方法。“Ip”这个发音,在本地音中是“踩”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做“踩”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对“ip”的印象更深刻。同样,引出“ip”的长音与“iep”两个音对比教学,学生既记得牢,又能把长短音区分开。如“it”壮文是“一”的意思,而在我们这里的方言是“伸”的意思,所以教“it”这个读音时,让学生伸出双臂,边做伸臂的动作边读,印象非常深刻,也很容易读出和记住这个韵母。还有“ma”的标准壮文意思是“狗”,但读这个音的本地方言是“马”的意思.,恰恰相反,“max”的标准壮文意思是“马”,但读这个音的本地方言是“狗”的意思,所以学生很容易记错。对此,笔者编了这样一句学生容易记住的顺口溜:“ma”是“max”,“max”是“ma”,“ma”“max”意思正相反。像这种可以运用对比方法进行教学的有以下常用的两类。
  (一)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
  如:“rangz”(竹笋),“roengz”(下),“daiz”(台),“seiz”(时),“baenz”(成)“rengz”(力),“vaiz”(牛),“naz”(田),“meuz”(猫),“saz”(竹筏),“baiz”(排),“giuz”(桥),“nanz”(难)等等。
  (二)读音相同,意思却不同
  如:“bak”标准壮语的意思“是口、嘴巴”,在南壮方言区这个音是“疯子”的意思;“bya”标准壮语的意思是“山、鱼”,在南壮方言区是“刀”的意思;“naj”标准壮语的意思是“脸”,在南壮方言区这个音是骂人的意思;“vax”标准壮语的意思是“瓦”,在南壮方言区这个音是“花”的意思;等等。
  二、利用汉语来促进壮文教学
  小学生处于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阶段。因而壮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地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学好壮文。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教汉语拼音的方法来教学壮文声母、韵母、声调。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读读儿歌,背背诗,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利用儿歌帮助学生区别字形,记忆字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壮文是一些完全陌生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既枯燥又难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的歌诀能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使壮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儿歌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的记诵。   例如教学6个单韵母时,笔者编了“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唇o o o,一咧小嘴e e e,牙齿对齐i i i,嘴巴一突u u u,牙齿一咬w w w”这样一首儿歌。还有12个复合元音韵母,这样编:“ai、ei、oi、ui、wi,后面跟着i。au、aeu、eu、iu、ou,后面跟着u。只有ae和aw,短音又特殊。”对于这些韵母的發音规律笔者这样编:“复合元音韵母,发音要记牢,看前音,摆口型,发完前音向后音滑。”可以说,实用和令人熟悉的儿歌教学易于操作,便于记忆,有利于针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壮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设计口诀,帮助记忆,把壮语学习与生动的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a”时,贴出一张一个小女孩张大嘴巴的图片,学生就很容易把读“a”的口型记下来,还要配上口诀“张大嘴巴a a a”,学生就很快地记地下了“a”的音,接下来配上壮文“ajbak,ajbak,a a a”,同时把词语“ajbak”也学会了。教“o”时,贴上一张公鸡打鸣且背景是蓝天的图片,配上口诀“小公鸡,起得早,打起鸣来o o o”,还有“o o o,蓝色蓝色o o o”。教“e”时,贴上一只大白鹅浮在水面且有倒影像的“e”图片,口诀“大白鹅,水中游,倒影就像e e e”等。借助教汉语拼音的方法,经常运用学生熟悉的形象、直观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壮语和汉语融合来教学
  壮汉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然后再融入到汉族的文化当中。壮汉双语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本民族语言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能让儿童从讲壮语转入到汉语的学习和使用环境中,既掌握本民族的语言,又能适应汉族文化的发展。壮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语音和语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壮汉两种语言进行融合教学,发挥壮族的母语优势,也借鉴汉语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壮、汉语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汉字“草、木、虫、鱼”的标准壮语分别是“nywj、faex、non、bya”;汉语中的“你、我、他”的标准壮语分别是“mwngz、gou、de”;“土山”是“ndoi”,“石山”是“bya”;而壮语词语“bya”的汉语意思分别是“鱼、山”。就这样通过壮汉对比,融合分析,运用壮族学生熟悉的东西去认识掌握壮汉双语,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识字量。
  在对壮族学生的教学中,单纯利用壮语或汉语是不够的,必须两者并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已形成的壮语和汉语为载体的两个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实施壮汉双语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这两种语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有效提高壮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保持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总之,壮汉双语教学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需要。南部方言区的壮族学生学习标准壮语并不容易。教师只有学会充分发挥和利用壮文的优势,根据教材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标准壮语的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蒙元耀.壮语语音[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2]黄永和,零兴宁.壮语文基础知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3]沈北海,罗黎明.壮语900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
  [4]倪立民.语言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导学单”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记录下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反馈的“菜单”。“导学单”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单,而且是教师的工作单。“导学单”具有导向性明确、针对性强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得到发展,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设计;运用;“导学单”;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先学后讲”的新教学理念[1],有条件地变“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和突眼征,诊断不难。但因其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复杂多样,当以某一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
主动脉夹层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症,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治疗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有条件的可以行血管介入治疗。现报道2例内科治疗成功的病例: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高达10%~15%,其中有30%~50%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当母亲HBsAg和HBeAg均阳性(简称双阳性)时,其新生儿约85%-90%可
【摘要】班级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樹立自尊和自信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抓好班级体育工作,让体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并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体育工作;作用  在一般人看来,学生在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是学校主管领导的事,是
【摘要】以培育小学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以运动处方的科学理念为主要依据,设计小学体育“处方式课课练”,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处方式课课练”提高了运动技术,发展了学生体能,培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养;处方式课课练;运动技能;运动兴趣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发展小学生体育素养迫在眉睫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