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维德育”模式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文章主要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依托德育专题网站的管理平台、活动平台以及家校通手机短信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立体的现代信息共享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维德育;专题网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4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成为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德育工作的新环境,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有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教育传媒的更新,它更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高地,信息技术以其独具交互性、开放性、隐匿性、能动性等性能将全面广泛影响到学校德育,促进德育手段、方式的更新。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维德育”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1.“三维德育”的意义
  “三维德育”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科研的成果,它拓宽了学校德育的范畴,更新了中学生德育的方式,建构了学校、社区、家庭三维立体、协同共振、齐抓共管的德育强力磁场,从而使中学生得到更广泛的品德培养,全面深化了中学生品德评价的标准,形成了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的“新三好学生”的德育目标。“三维德育”既符合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三维德育”研究,既具有承前启后的教育改革的历史意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2.信息技术与“三维德育”
   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教育传媒,更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高地,信息技术以其独具的交互性、开放性、隐匿性、能动性等特性将全面广泛影响到学校德育,促使德育手段、方式的更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时代趋势的今天,要抓住德育改革的机遇,应对信息技术对传统德育的挑战,必须因势利导运用好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三维德育”模式中去,使两者有机整合。如何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全面优化中学德育,提高德育实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
  3. “三维德育”符合政策精神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既符合党的法规精神,又符合国家大政要略。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二、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三维德育模式
  依托信息技术,本文构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三维德育模式,即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
  1.操作模型
  模式操作模型如图1、图2所示。
   2.具体做法
   (1)学校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德育专题网站)跟社区进行沟通,相互联系,掌握学生在社区的活动情况。在社区中,要求学生做个好公民,遵守法纪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富有爱心,回报社会,热心公益,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校制定教学常规和教师形象指南,要求教师注意个人言行。教师要严格管理和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做到:①会求知: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轻松、活泼地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本领。②会健体:身体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锻炼,形成健康的体格,在锻炼中掌握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技巧。③会审美:强化学生对美的直觉,培养学生保护美的品质,陶冶学生创造美的情操,具体表现在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四个方面。④会创造:学校形成创新教育机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想,在学习中探索创新,通过创新促进学习。
  (3)学校在德育网站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制定了学生家长形象指南。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要做个好孩子:①待人有礼节:尊敬长辈、称呼得体,虚心听取长辈的意见,团结左邻右舍。②处事有能力:生活自理,熟练地掌握家务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有一定的协调家庭关系的能力。③生活有热情:起居有规律,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乐观向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德育教育的有效机制是开展德育应用的有力保障,完善的机制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所以学校应着力抓好“三个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建设、设备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德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关注及德育人员的素质。为了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效应,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重点突破的局面,耒阳市第一中学成立了三个德育小组:①德育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正副校长、教研处主任、政教处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②德育研究小组。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教研的副校长任组长、优秀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研究小组。③德育应用管理小组。为了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及时将德育研究成果转化为德育的生产力,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为副组长的应用管理小组。
  2.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德育教育规范有序地进行,克服德育教育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德育实施细则》、《德育教育评估及奖励细则》、《德育经费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德育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3.设备建设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的顺利实施,我校首先给每个教师办公室装配至少两台计算机并接入校园网;同时引进家校通手机短信管理平台,并自主开发三维德育专题网站,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三维德育管理平台和活动平台,从而实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立体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四、问题与思考
  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一,计算机及网络并没有普及到每一个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参与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使得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遇到障碍。在网络管理平台中的家校通平台(即通过手机短信)上,由于有的家长经常更换手机号码而又没有通过德育专题网站修改信息,使得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出发,试图探索一种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寻找一条实现高效课堂目标的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39-02    一般情况下,探索一种比较固定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大大促进我们的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创新运用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促进
摘 要:建构式学习(也有学者称“建构性学习”)是伴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断传播而逐渐生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建构式学习中,学习资源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式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从教学层面对自主建构式学习设计中优化资源支持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有效教学的框架下进行资源设计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建构式学习;学习资源;优化;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文章根据CAI技术推广与分层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分层教学系统需求。同时,给出了基于Web的计算机辅助分层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结构,并讨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充分利用CAI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以辅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为提高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客观性与准确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CAI;辅助教学系统;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