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是如何赢得世界认可的?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科技成果显示度显著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加快显现,上海创新生態全方位优化。

习近平“论创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

上海创新世界前列


  当前,上海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生态持续完善,创新活力蓬勃发展,创新产出加快涌现,已进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阶段。
  9月23日,《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报告》在浦江论坛上正式发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分值的变化反映了近7年来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进程。整体看,指数综合分值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特别是2014那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以来,指数呈现加速提升趋势。
  2016年,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以2010年为基期100分起计,2016年指数综合分值达到了224.9,比上年增长22.7%,为历年最高增幅。就科技成果显示度而言,《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一的顶尖科研成果由上海创造;超过三分之一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花落上海;全国三分之一的一类新药由上海研发创制。
  此外,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加快显现。科技创新助推第二产业企稳回升。2016年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8%,扭转了上年下降的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7%,扭转了2015年的跌势。
  2017年上半年,上海在工业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3.9%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增长8.2%,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实现了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充分体现了上海制造业对投资拉动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下降,创新动力进一步凸显。
  集成电路设计业成为产业龙头。2016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首次超过封装测试业,全年实现销售365.24亿元,较2011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2016年销售规模超亿元的设计企业达到49家,比2011年数量翻番。上海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装备战略产品首次进入市场,填补了我国产业链重要缺环。
  信息、科技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领头羊。2016年,上海信息传输、軟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增加值增长15.1%,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一次超过金融业,成为上海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密切相关的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都超过15%。
  再次,上海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知识经济特征显著增强。2016年上海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76人年,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6.9%,全市每四个就业人口就有一人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2016年,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5.2件,同比增长25%;PCT专利(《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1560件,同比增长47%,均创2010年以来最高增幅。
  创新创业环境优势显著。上海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力度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2016年全市享受扣除企业8926家,同比增长31.38%;减免所得税额117.42亿元,同比增长15.12%。2016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热度居全国之首,参赛小微企业和团队6921家,数量同比增长130%,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创新辐射带动效应显著。2016年,上海向国内外输出技术合同额占比达到69%,向外省市技术输出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9.6%,可见上海技术输出与服务全国能力显著提升。2016年,上海科技创新相关领域实际对外投资共计85.7亿美元,同比增长57.4%,超过全年上海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根据主流研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一般要具备以下特征:
  具有全球化的创新资本集聚、配置和管理能力,能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能产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涌现出有影响力的创新机构和人物;有创新创业友好的环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能持续累计和充分发挥先发优势,率先实现转型发展,促进新兴产业涌现和壮大;对周边区域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扮演关键节点和枢纽角色,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合作。
  《报告》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进程、要点和需求,首次开展了面向32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名全球创新专家的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上海当前属于全球创新活跃城市之列,是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区域关键节点,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正从亚太级别向全球级别成长。
  大约四分之三受调查者认为,科技创新当前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产学研结合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
  过半数受调查者认为,未来十年上海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创新城市之一。约四分之一受调查者更乐观地认为,未来十年内,上海将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创新明星城市——刚刚发布的《2017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报告再次佐证了专家们的观点——上海连续5年位居前十,今年排在新加坡、香港、东京和首尔之后,位列第五(知识竞争力是指新的思想、新的想法、新的产品,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
  这些数据表明,上海科技成果显示度显著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加快显现,上海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
  “这是因为英美高校往往有一支专业而强大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纵刚说,英国牛津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一共92人,其中45人是博士,还有20多位硕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移部门人数也都有几十人。而他们每年人均负责申请的专利数量只有2至5件。相比之下,国内不少高校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甚至只有区区2人。
  近年来,盛知华与上海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评估了2000多件专利。他们发现,很多单位的专利处于“乏人管理”状态,导致大量专利文本存在问题,难以“从纸变成钱”。“ 一个专利如果写不好,谁也不会来买你的技术。”纵刚说。
  说到底,国内急需的技术转移“黄牛”必须是一批高层次、国际化、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9月24日,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同济大学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上海技术转移学院。这个专注于培养人才的学院将有别于一般的学校体制,将通过上海技术转移学院搭建高校院所、国际知名机构和各类企业间资源聚合的桥梁,解决技术转移各个环节的问题,从而培养一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人才队伍。
  事實上,近两年来,上海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不斷扩大,2016年上海科技服务业的产出规模达到了9587亿多元,同比上年增长8.6%。从业人员超过了121万人,市科委出台了多项政策,体系化全方位地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秦文波指出,在创业孵化方面,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众创空间备案制度,强化服务,孵化绩效的评估,转变政策引导方式,以众创空间提质增能为主线,聚焦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众创空间的发展。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众创空间累计超过1500家,孵化企业有1.6万余家,苏河汇这样的众创空间本身因为服务模式的创新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在技术转移方面,通过科技中介服务企业体系,建设资金的引导,发现和培育了一批市场化、专业化、国家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作为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试点,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汇聚了服务机构164家,这些机构的服务领域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关键节点,包括了全球的技术搜索,知识产权管理,概念验证、价值评估、技术战略规划等,收集企业的需求337个,创新券发放总额达到了3106万元,兑券总额2016万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1.2亿元,实现技术交易1亿元。
  科技服务业作为新经济时代的一种新业态,已经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上海的科技服务业还存在较多短板,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引领行业不够。说到底,无论是科技创新本身,还是技术转移,关键都是人。也正因为此,上海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筑巢引凤,广招天下贤士。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供给侧体系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各行各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都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本文就围绕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研究。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概念。他指导我们,要在合理提高总需求量的同时,提高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