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胚胎停育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2.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与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和真菌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其差异,寻找特征菌,从而揭示胚胎停育与阴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检索CNKI、万方、百度学术、泉方学术、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关于胚胎停育和稽留流产的文献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收集研究胚胎停育患者生殖道病原菌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借助StataSE12.0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系统评价生殖道病原菌感染与胚胎停育之间的关系。2.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就诊的患者20例,其中胚胎停育组10例,正常早期妊娠组10例,取阴道分泌物样本分别标记为A1、A2、A3…A10和C1、C2…C10,行16S rDNA和ITS扩增子测序,测序数据行OTU聚类分析及物种注释,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组间群落差异性分析,探究两组微生物群落组成并比较组间群落结构差异。结果:1.通过Meta分析发现胚胎停育患者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CT合并UU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早期妊娠患者(OR>1,P<0.05)。2.A组(胚胎停育组)10个样本中阴道细菌生物群落共产生1406551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聚类为21个OTUs,共检测到细菌3菌门、6菌纲、7菌目、8菌科、13菌属。优势门、纲、目、科、属分别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99%)、芽孢杆菌纲(Bacilli)(98%)、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98%)、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98%)、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98%)。3.C组(正常早期妊娠组)细菌菌群主要组成除Lactobacillus外,加德纳菌(Gardnerella)和巨球菌属(Megasphaera)在部分样本中含量也较高。样本C3、C4、C9和C10中Gardnerella分相对丰度均大于1%,样本C4和C9中Megasphaera相对丰度大于1%。4.正常早期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样本C5中检测到支原体(Mycoplasma)的分布,其相对丰度小于0.004%。5.A组10个样本阴道真菌生物群落共产生了1682830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聚类为123个OTUs,共检测到真菌5菌门、16菌纲、30菌目、49菌科、55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主要的菌门,相对丰度占90%以上。相对丰度前5的菌属分别为马拉色氏霉菌属(Malassezia)、Unclassified属、Nakaseomyces属、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6.Alpha多样性分析提示A、C两组间真菌微生物存在显著丰度差异。根据Metastats组间群落丰度差异分析示Kazachstania属、根霉属菌(Rhizopus)和Rhodotorula属是两组真菌微生物群落中丰度差异最为显著的物种(P<0.05)。结论:1.胚胎停育与阴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证实与胚胎停育相关的菌落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2.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阴道微生物群比较,胚胎停育患者阴道细菌和真菌菌落中均未发现有特征菌存在。3.阴道真菌菌群丰度显著变化可能与胚胎停育相关,尤其是Rhizopus丰度显著升高应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