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遗存的“勃石细哩”探究——一部存活的纳西族安魂套曲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明代遗存的安魂套曲“勃石细哩”。充满缠绵悱恻、哀伤凄婉之情,常用于纳西族丧葬仪式中。现仍传承于纳西族的有9首器乐歌舞曲牌。其来源与族属众说纷纭.目前暂无定论。笔者认为“勃石细哩”源起于明代,它的创作及形成,与凭吊纳、普米(西番)之战或纳、藏(吐蕃)之战双方阵亡将士之阴魂有关,同时.也在逐渐的完善过程中,融入了蒙古族带来丽江的一些乐器及音乐调式风格.后又经吸收了东巴文化及大量的汉族音乐(如明清曲牌、道教音乐)等,最终形成的。最早流行地是丽江的白沙。
其他文献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P-Si TFTs)技术在SOP(system on panel)显示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尺寸的不断缩小,P-SiTFT的Kink效应越来越明显,对有源液晶显示矩阵和驱动电路的性
为了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应用需要,设计了一种主从耦合式LC压控振荡器(VCO)。基于0.18μm CMOS标准工艺,由一个5 GHz主VCO和两个起分频作用的从VCO组成,其中主VCO选用PMOS考毕兹差
在对日本一些著名半导体生产企业实际生产中所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企业生产规范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检测项目和相应的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组芯片
谐振隧穿二极管(RTD)具有高频、低功耗、负阻、双稳态、自锁等优点,在超高速数字电路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加之InP材料固有的优越特性,使得InP基谐振隧穿器件成为目前研究
从中、外音乐教育的历史看,音乐并非仅仅是一门知识,一项技巧;而是人性的存在方式、表达方式,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因而又是人们日常的、普遍的精神需求,具有文化的普适性.
本文立足于笔者的教学买践,在诠释“民族声乐”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宝贵财富和当代民间音乐演唱的丰富资源,进而提出借鉴西洋唱法的具体方法.论述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目前的路还很长,探索一条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路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时暴露出的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