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一体化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在教学和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此专业目前的弊端,并以此为参考,提出了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一体化的改革思路。
  [关 键 词] 中高职;汽车制造;装配;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0-0114-01
  一、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一)中高职教学效率低
  我国现阶段中高职学校林立,但是招生效果不佳,生源较少。而且就我国现阶段的升学规律,从中职进入高职没有相应的专业考试和选拔测验(少数情况除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升入中职。这一现象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缺少学习热情与动力,造成了入学学生基础较差,影响了其在高职中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中高职学校升学缺少交流,导致高职校方无法针对入学新生的特点建立与之相应的培养方案及授课体系。授课教师已经熟悉三校生和高中生的管理模式,很难根据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特色和操作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作出改变,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偏差,学生无法得其所用,最终导致一批中职生出现留级或者退学的情况。
  (二)课程安排与专业知识无法对口衔接
  中高职在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规划、专业设置上与现行的初高中,乃至高等教育出现了偏差,导致一批优秀的高职毕业生通过升入大学来加强自我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建设。
  (三)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体系建立不够规范
  现阶段,我国中高职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这一专业的课程设计上仍有缺陷。由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在我国乃是新兴专业,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有些学校甚至采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规划来教育学生,导致其最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专业不符。另外,许多中高职学校在针对学生设计培养方案和运行的工程中,继续沿用传统的“老三段”课程体系,理论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有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三者进行了相应的结合,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和相关企业的互动与参考,使得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失去了针对性。
  二、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一体化的改革思路
  (一)改革升学制度,严抓生源质量
  想要改变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成果不明显的问题,首先要对入学生源制订一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一定的筛选与考核。这样一是可以把控生源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促进其努力学习,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创新管理机制,施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
  中高职应该也以国家对汽车(行业)职业的规范以及职业鉴定考核要求规范统一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工种及职业资格证书。按照现行的职业规范要求来培养学生,可以使其了解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其对专业水平的要求,这样可以保障中高职专业人才和国家及社会的要求一致,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支撑,撰写一体化衔接课程标准
  中高职在设计课程体系及施行教育安排的过程中,要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制订与之相符的课程安排的教学大纲,保障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衔接性。课程安排与设计符合市场及专业性的要求,学生才能在学校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总之,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专业,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其起步晚、缺乏经验等因素,我国的中高职在此专业的教学上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中高职二者无法紧密对接,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过低。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方案,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安排,对入学生源进行考核,严抓生源质量,并施行国家的统一标准,以此来提高其竞争性。
  参考文献:
  [1]庞成立.中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一体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
  [2]海争平,杨志红.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3).
  [3]海争平,杨志红,廖向阳.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
  [4]霍志毅.“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下的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
  [5]龙燕,楼晓春,邱英杰.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
其他文献
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实行分组法,在学习方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上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在备课
期刊
摘 要: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我国人民对西方文化持有强烈的新鲜感,对它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这对判断能力较弱的儿童影响较大。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如何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因素;途径  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我国的形势下,传统节日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压力。寻求有效的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障有深远意义。幼儿教育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