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危机阴霾下,许多企业都实施紧缩政策,不敢贸然投资。然而,在袍江新区,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截至8月底,这里成功签下36只意向项目,计划总投资44.01亿元,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只。袍江再次成为投资的乐土。
今年年初,一位广东企业家来袍江考察后说:“袍江作为浙江省重点工业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这里的投资环境让人心动。”中肯的评价背后,是袍江新区坚持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的努力。
袍江人相信一句话,“栽得梧桐树,才有凤凰来。”这些年来,袍江一直以栽好梧桐树的精神,精心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最终引来了一只只五彩缤纷的“金凤凰”。
领导领先的服务效应

新区不断强化投资服务体制机制建设,这里有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袍江新区投资服务领导小组,同时下设投资服务中心,履行“综合、协调、督查、服务”的工作职责。为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建立了各专业招商局分管投资服务的副局长兼任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的交错任职制。
新区以“亲商、帮商、安商、富商”为己任,专门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审批、一个楼层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口子收费、一人代理报批”和“规定日办毕、全天候值班、宾馆式服务”的投资服务机制。许多企业家表示,“相比其他各地,袍江的优质服务显然更胜一筹。”
领导重视投资服务在两个定期会议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其一是每月两次的投资服务专题会议,这个会议委分管领导直接参加,具体讨论投资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另一个会议是每两月举行一次的投资服务现场会,委领导主动向企业征集问题、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以商引商”的裂变效应

新区先后制订了《袍江工业区投资服务中心实施意见》、《关于明确项目跟踪人工作职责》等文件,明确了投资服务工作体制和项目跟踪人的服务能力及工作水平要求,在制度上保障投资服务工作的高效运作。
在方便企业办事上,新区明确区机关及市垂直管理部门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必须在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并明确各办事窗口的工作职责,同时强调能下放的审批职能尽可能放到窗口。
新区还设立了投资服务热线电话,随时听取区内落户企业和群众的建议、意见及投诉、举报、咨询,切实提高工业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新区为投资商提供的全程、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在企业家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正是依仗这种口碑,一家企业在袍江站稳脚跟后,更多的企业跟了进来,产生了“以商引商”的裂变效应。
效能为先的速度效应

对于袍江新区的工作人员来说,速度体现在项目签约、开工进程与企业投产上。
为了实现提高“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的目标,袍江新区完善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强进区工业项目履约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与之相配套的是,新区建立了二、三产项目综合验收制度和违约项目一月一次的走访通知制度,并由区投资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由区经发、规划、建设、土管、建管、财办等职能部门对已竣工的工程项目进行联合验收。
新区还建立完善了新区干部联系项目制度,落实专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现“一对一”跟踪服务。加快项目审批进度,落实工业区内部项目审批承诺日办毕制,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对项目推进的督查,建立项目推进每季联席会议、项目进展情况每月通报、项目推进情况专项考核等三大制度,全力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新区还非常注意倾听企业的反馈意见。投资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对业主的报告进行统一收文登记,定期向业主反馈报告要求事项的落实情况,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
政务公开的监督效应

为帮助企业快速办理相关事宜,袍江新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投资服务中心各窗口审批事项、办事程序等服务内容上墙公布,并编印成《投资服务指南》分发给投资商。同时积极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办事速度,严格执行承诺日办毕制度,建立一月两次的督查通报制度,并与局办年度岗位考核挂钩。 投资服务中心还通过建立一日四次的考勤制度、岗位AB角制度等措施对窗口进行量化考核,督促工作人员尽可能做到高效快速便捷。
袍江将机关效率的评审权交给了企业。每年,这里都要举行“企业评机关、企业评窗口”的投资服务“双评”工作,评议结果直接与岗位考核挂钩。在这种机制的促动下,局办和窗口有了更强的效能意识,从而大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之下,袍江新区才创造了神奇的“袍江速度”。在短短几年间,企业纷纷入驻,商铺接连开张,高楼不断崛起,昔日冷清的土地迅速成为集工业、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繁华地带,在大绍兴建设进程中异常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