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用于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电生理检查。记录肢体两侧、上下肢及远近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F波潜伏期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别为18.3%、6.2%和5.3%,合计29.8%;F波出现率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别为9.3%、9.8%和15.6%,合计66.9%。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7.5%,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双侧胫神经检测显示轻、中、重型患者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78.0%、80.9%和100.0%,三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1.47,P〉0.05)。近端和远端运动神经重度受损率分别为48.3%和7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6,P〈0.05)。上肢近端神经重度受损率为51.4%,显著低于上肢远端的71.6%,下肢近端神经重度受损率为44.2%,显著低于下肢远端的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6、12.43,均P〈0.05)。结论电生理参数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准确反应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19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第1天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多在1~2 d内消失,术后阴囊血肿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排斥反应,术后随访578例病例3个月至4年,无一复发,失访41例,随访率93.38%。结论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低复发率
脊柱后路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往往出现面部、胸部、髂前上棘及膝部的皮肤压疮,甚至发生眼部受压失明.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出现的压疮,方法如下1.将脊
期刊